21世纪教育沙龙:你所不知道的以色列教育(7)

2013年09月10日16:52  新浪教育 微博   

  听众:

  我是北回归线爱心协会的,我们主要从事乡村小孩教育帮扶,还有城市儿童和乡村儿童融合性问题的解决。刚才大家提了很多道层面的问题,我想问杨老师一个术层面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教育体制有一个既定的标准,以升学率或者以分数衡量一个学校水平或者老师水平。在以色列把这个标准取消了,有更多的标准衡量,在以色列怎么更好的考核或者衡量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一个学校是不是好的呢?

  高佑思:

  我真不知道,这种学校的排名。我搬到了香港,我看到中国的制度比以色列更好一点,因为可以得到更好的成绩。我们家那边的学校都是免费的,有一个私立学校,是所有美国犹太人去的,非常贵。我们有一个国家的考试,看看谁是最厉害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比哪个学校培养了更厉害的兵,很多父母会看这个。

  翻译:

  我补充一下,以色列高中生毕业的时候必须义务服兵役,所以他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的学生能进不同的部队的部门,是有很激烈的竞争在,像我们高考[微博]一样,只是他们竞争的侧重点是进不同部队部门,比如高精尖的科技部门、比如情报部门,都是很厉害的。所以他们衡量学校标准的好坏,很大的原因是你的学生能不能进部队最棒的部门。

  高哲铭:

  衡量学校的标准,在中国确实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我认为这个东西必须要改,而且这是全世界人都在进行的改变,就是单纯以成绩来衡量学生、衡量学校。因为这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需要明白最重要的是跟自己比还是跟其他人进行比较,如果我们用同样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人,或许更公平一点,但是会导致个体压力过重,中国孩子会更不开心。我会看到很多中国人过的很不开心,在很大压力下生存。我认为学习的一部分就是让人更开心的生活,这也是学习,所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虽然这种衡量或者改变是非常艰难的,但是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

  听众:

  我是北京大学[微博]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我想问杨老师一个问题,不知道您发现没有,犹太民族精英和不是精英,他们到任何地方都是用犹太的价值观解释世界。而我们中国也有到海外去的人,他们到海外以后在欧美环境下完全可以用这个解释,用中国文化解释世界。可是我们北大、清华[微博]的学生已经没有出去就不再用我们价值解释世界了,我想问杨老师,您觉得这个问题出在哪里?

  我的感想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犹太民族和文化被描述的这么伟大?我觉得这个描述本身是有历史原因的,犹太人非常伟大,他的教育非常重要,也喜欢多子多孙,中国人不也是这样吗?我们玩儿了一万多年,至少五千年,他们只有1200万人,我们有10亿人,我们家大业大,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犹太民族的历史什么时候被描述的这么伟大的?

  杨东平[微博]

  犹太民族被认为是伟大民族,主要是二战以后1948年犹太建国以后和近几十年取得的突出成绩,当然也有历史上的原因。因为犹太民族展示了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奇迹,就是他在2000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国土,流离失所,很小的一个民族,最后能够在这么漫长的历史当中凝聚成型建立自己的国家,而且在不同领域取得很多成就。所以,这点说他是伟大的民族、聪明的民族都是不为过的,这是事实描述,而不是情感性的。而且我们知道在20世纪上半叶以前,或者犹太民族绝大多数的时间是被西方主流文明排除在外的,他是一个异教徒,他是一个异端,从2000年前一直到纳粹大屠杀,我在以色列参观了大屠杀纪念馆,他从来被描绘是污秽的、贪婪的、高利贷、传染病等等,是劣等民族,只不过在战后这几十年,他为自己赢得了世界性声誉。而历史上一直是被视为非常恶劣的民族,而且被基督教文明排除在外,流放在外,所以这个民族非常特殊。

  第二个问题,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中华民族失去了自己的自信,我想这个问题比较大,确实所有古老文明没有经历过中国这样的变化,就是说自己在近代的发展中彻底否定了自己的传统,彻底割断了自己的传统,无论是基督教、犹太教都没有这个过程,包括越南、朝鲜、日本对自己文化传统历史基本上还是延续的,从传统进入现代。但是只有中国从20世纪以后把自己传统彻底否定了、抛弃了。所以,最近才在慢慢收拾、拣回和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我想这是非常特殊的,不能展开说了。

  听众:

  我想问的是教育的问题,就是造成教育的原因,教育是怎么造成的?

  杨东平:

  教育和文化的问题是连在一块的,中国从20世纪以后开始传播西方的现代教育,一直到最近为止,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听众:

  我来自父亲参与促进中心,就是促进父亲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在中国现状,特别是在城市里面,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时候是妈妈在关注,爸爸参与的少,我想知道在以色列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的角色有什么不同?

  杨东平:

  在中国父亲只管赚钱,开家长[微博]会都是母亲的事。

  听众:

  打官司也是母亲的事。

  高哲铭:

  在以色列文化中,他们认为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儿子不尊重你,或者父亲跟孩子关系很不好,将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因为毕竟父亲跟儿子作为同一种性别,儿子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父亲的能量,父亲成为儿子的表率,是有很强的延续性。母亲主要的责任是保护,母亲的教育更温暖、更贴心一点。从犹太教而言,男性在宗教领域是占据更重要位置,包括男性要参军,一定程度上是起到保护后代的作用。但是宗教而言,犹太教是更重男轻女一点,所以男性在教育子女位置上也是主导的位置。在中国是男主外,所以有些时候父亲教育更少一点,甚至是隔代教育,是祖父母进行教育,这就对延续性有问题,因为是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我自己就非常骄傲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对子女的责任,我认为这些比事业、比荣誉更重要。

  高佑思:

  这些都是对的。但是,我回答一下刚才这两个问题,犹太人这三千多年怎么坚持我们的传统?按照我们的圣经,如果儿子的妈妈不是犹太人,儿子也不是犹太人,所以女孩是最重要坚持我们的文化,所以女人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听众:

  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是教育研究院的志愿者,我一直有一个感觉,我发现看国外的教育视频,看他们小学生上课,包括在地铁里面看到一些外国孩子,发现他们那些小孩都相对比较安静,看到地铁上面一些中国孩子感觉比较吵闹,或者教学视频里面的孩子,也觉得他们都比较吵闹。我想问一下这个是不是跟我们东西方家庭教育有关系?因为都是很小的孩子,你发现中国孩子到初中以后立刻会变得很安静,这个是不是跟我们家庭教育有关系?

  高哲铭:

  我认为有两点,第一个造成这种区别原因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导致这些孩子没有伙伴,没有兄弟姐妹在一起玩耍,然后他们在家里面享有某种特权,在家里面处于比较高的地位。所以,他们在外面环境里面看到一些伙伴,或者看到一些特殊的东西,就自然更活泼、更热闹一点。第二,你看到的外国小孩在中国一般都是教育比较好的,其实他们依然是很活跃,甚至很疯狂的在大部分情况下。

  另外,安静这个东西不一定是好或者坏,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可能对于小孩来讲安静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

  听众:

  我来自慈父行动,我想问一下关于宗教教育在家庭中的影响地位。

  高哲铭:

  宗教教育如果正确的使用会产生比较好的结果,哪怕你没有一个明确的宗教,但是这方面的教育依然对小朋友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宗教的话,人会变得更物质,更相信权力,这个从某种程度讲是不健康的,包括对小孩的发展也是不好的。如果你正确使用宗教教育,你会让你孩子更快乐,哪怕他没有钱,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他不会被金钱、物质、权力奴隶。对于中国来说生存压力比较大,所以有些宗教的东西会让我们孩子更健康、更开心一点。当然,如果不正确使用宗教教育,会有很坏的后果,会伤害一些无辜的人,伤害你自己。所以,在宗教教育要非常小心,包括穆斯林、基督教一些人扭曲了教育,所以导致了一些不太好的后果。

  高佑思:

  犹太教给你期望,有上帝,有你的教师,都会支持你,如果通过宗教教育,你更有自信,也更能够坚持你的传统,不让很多东西影响你,不让别的制度影响你自己相信的东西。所以,再说一遍,就是它会给你最大的期望,所以宗教教育对于我的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听众:

  我是一名学生,也是佑思的朋友,提一个关于精英教育的问题,现在中国有一个现象,就是精英层只会上他们后代更精英,因为他们有很多资源、很多平台,包括很多新闻说很多投行里面很多都是官二代进去。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越精英越沉重,我们发现很多高考状元都读经济、金融,包括出去留学[微博]的都读经济、金融,很多人都想进投行。我不知道这种现象在以色列是否存在?以及杨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高哲铭:

  我认为这是不太健康的,当然这个问题不只是在中国,在其他地方也有,英国更严重一点。我认为应该立法改变这个问题,日本也是精英阶层一代一代的持续下去,如果不改变的话,社会阶层流动性就没有的,穷人的孩子永远贫穷,富人的孩子永远富有,这对社会并不是好的现象。第二个层面,虽然有钱,你并不一定更快乐,你或获得的了更高的大家眼里的成就,但是心里满足感并不一定很高。还是回到那个话,这只是不同的衡量标准而言。还是那句话,这个要从法律的角度改变会更有效率一点。

  杨东平:

  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它有一定的普遍性,实际上能够选择的人都选择去挣钱的行业,到投行、到金融,没钱的都选择靠公务员[微博],我觉得这个现象是很可悲的。也就是说无论有钱没钱,他们都没有一个个性发展,做自己最喜欢事情的概念,无非就是追求一些世俗的东西,实际上他自己独特的人生已经消失了,没有展开,这就是最大的教育失败、教育浪费。而且这种现象在非常精英的人当中非常普遍,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历年来那么多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生物学竞赛、计算机竞赛、化学竞赛,每年拿那么多金牌、银牌,但是很多人上大写以后就消失了,不学数学了,不学物理了,去学金融、国际贸易了,而当年跟他们同台竞技的少年,很多都成为这个学科领域的大师。包括音乐领域,包括中国这些学钢琴的人都厉害了,都去学银行了,他当年学这个东西就不是他自己的喜爱,就是家长,或者是为了高考加分,完全是功利性的,只是因为他比较聪明容易获得成绩。所以,这种情况是比较可悲,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很大的浪费。所以,今天逐渐有些人开始跳出这种完全功利层面的所谓成功,我们前两期也在这举行了沙龙,有一个人大[微博]、清华毕业的精英在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几年,最后他毅然跳出了这个成功的逻辑,到了一个NGO做农民工的公益组织,到那就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愉快的事。因为在投行的日子是暗无天日的,每天加班到12点是最起码的,天天如此,确实没有什么幸福和快乐可言,到NGO幸福感要更高一点。

  主持人:

  刚才杨老师说这个深有感触,我们有一期沙龙的主题是走出精英主义,那天来了几个年轻人分享了他们非精英的生活道路。我们今天就看到一位,就是罗辰,她是北京女孩,荷兰留学回来,学的是金融,应该是去投行的,她回国第一年是甘肃陇南一个山区的学校当一年老师,我去那个学校的时候认识他,她在那个地方整整做一年,那里条件非常不好,男生能扛三个月就不错,一个娇小的女孩能干一年。从罗晨身上就可以看到这种改变,我觉得这些年轻人真有改变,像这些85后、90后,我觉得他们是非常有希望的。现在时间已经到了,只能跟大家说再见了,最后大家再给点掌声给这两位以及杨老师。

  高佑思:

  如果你们要在微博上关注我,就是“以色列纯爷们”,是新浪微博。最后,我要送给杨教授一本中文的犹太圣经《塔木德》。谢谢大家!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