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6日新媒体专电 题:听“牢骚”:有些不适应,其实是好事——访全国人大[微博]代表向平华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刘良恒 杨金志 杨玉华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深入贯彻执行,基层公务员[微博]怎样真正当好人民公仆?怎样坚持过“紧日子”?还有哪些心声要吐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一位典型的基层干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零溪镇副镇长向平华。
谈变化:好风气又回来了
“八项规定出台一年多来,队伍变化非常明显。”向平华说,自己感受最深的有三点:第一,公款吃喝少了。“以前,一些领导干部去饭店吃饭,从来不自己掏钱结账,大笔一挥签单走人,有些领导甚至老婆孩子一家人都能签单。到年底了,单位办公室到各个酒店去结账埋单,用的都是公家的钱,消耗的都是公共资源。”现在,党政机关的“吃喝风”已经大大好转,很多领导干部不敢去酒店吃喝应酬,领导家人签单吃喝的现象更是绝迹了。
第二,公款送礼少了。“以前逢年过节,乡镇一级再困难,也要给上级的头头脑脑‘意思意思’。你不送,别人送了,好多事情就不好办了,钱和各种项目本来就有限,凭什么要给你呢?现在中央反腐力度这么大,光省部级干部就有二十多个落马了,对公务员队伍的心理威慑力是很大的。现在你要送,别人还不敢要呢。我觉得这是好事,只有我们干部队伍怕了,才会把党纪国法当回事儿。”
第三,形式主义少了,讲排场的现象少了。“以前,有的上级领导到乡镇调研,带的随从人员有十几、二十个,一路浩浩荡荡,甚至警车开道,乡镇更是大张旗鼓搞接待,既劳民伤财,也损害党委政府的形象,给群众造成一种很不好的观感。”现在,这种讲排场、搞形式主义的歪风得到了极大遏制。“举个例子,县委领导到村里去调研,除了司机一个随从都不带,到了饭点就在农户家里解决。这种风清气正的好现象,很多群众拍手称快,都说好风气又回来了。”
听“牢骚”:有些不适应,其实是好事
八项规定来了,灰色收入、隐形福利少了,工作节奏更快了,做人做事要更加小心了,对此,难免会有人发牢骚。向平华说,对于个别人的“牢骚话”,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八项规定以前,部分公务员舒服惯了,公款吃喝大手大脚,公车私用随随便便,公权私用有恃无恐,单位逢年过节发各种福利,少数人甚至吃拿卡要,对待群众像“大爷”一样高高在上。现在不行了,中央各种禁令一道接一道,地方实施办法也规定得很细,以前的各种隐形福利没有了,权力寻租的空间被大大压缩,各种约束多了,一些公务员不适应,不习惯,觉得日子不如以前好过了,工作不如以前好做了,难免说些“牢骚话”。“我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表明中央的各项规定在基层起了作用,很多公务员应该能调整心态,慢慢就会适应这种变化吧。”
另一方面,现在基层公务员工资确实不算高,县乡一级科员每月也就2000元出头的工资。现在物价水平很高,很多“80后”“90后”年轻公务员或者要买房成家,或者要养家糊口,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一般,面对的经济压力确实不小。
“另外,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很繁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报材料,迎检查,搞拆迁,防汛抗旱等等,有些工作还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就吃不了兜着走,基层公务员的精神压力真的很大。” 向平华认为,公众对基层公务员也要体谅一些,最好也帮他们解决些实际困难。
说“考碗”:受不了限制,最好另谋出路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热衷“考碗”,公务员考试持续“高温”。八项规定出台后,人们对公务员职业的认识更趋理性,“考碗热”开始出现降温势头。向平华认为,这是好现象。
“年轻人一窝蜂去考公务员,并不是一个好事情。很多年轻人考公务员的心态就不对。我问过一些年轻人,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他们的答案都差不多,公务员安稳、体面,地位高,有保障、衣食无忧、不担心失业,家人好办事,甚至还有年轻人说公务员灰色收入多。说实话,我感到很忧心,我们的很多年轻人没有一点朝气,害怕竞争、不敢竞争、不愿竞争,只想找个旱涝保收的工作过日子。”
向平华说,“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没想过公务员的本质是人民公仆,进入公务员队伍就应该为人民服务。如果考公务员的目的全是为了自己考虑,你还能指望这样的人怎么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效力?”
向平华接着说:“现在,不少年轻人对报考公务员岗位产生了迟疑。我觉得这是好事,这表明我们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意识到,公务员职业要承担责任和义务,要受到比普通人更多更严格的党纪国法的限制,还要受到来自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你受得了这些限制,你就来考公务员;你受不了,最好是另谋出路,别最后害了自己,也玷污了公务员队伍。”
向平华表示,对那些真心想为人民群众服务,愿意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年轻人,也应该创造条件,乃至不拘一格地吸纳进公务员队伍,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