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好人”们常玩抱怨游戏
这我料到了,因我对他比较了解,明白他的怨气主要是从家中而来。L是一个很为别人考虑的人,尤其是一个很顾家的人,然而,现在我发现,无数像他这样的“好人”到了中年和老年后会有一个特殊的心理逻辑结构,这可以称为“怨气形成的三部曲”:
A:活着是为了别人;
B:我已经奉献了这么多,你们应该为我考虑;
C:你们没有为我考虑,所以我有满腹怨气。
其中的B环节是隐蔽的,“好人”们通常不会将它表达出来,他们无意中在玩一个游戏“我为你做了这么多,我不说你就应该知道为我做什么”,但通常别人都会不响应他们这一隐蔽的渴求,这最终会导致“好人”们的怨气,以及伴随着这一怨气的自恋感——“我是多么具有奉献精神的好人啊,你们都欠我的。”
这种怨气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小时候,因为怨气不重,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做“好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做“好人”并不能自动带来价值感和别人的尊重,相反别人会“对不起”自己,这令自己逐渐感到绝望,最后到了一定地步,这种怨气感就会爆发出来。
爆发得越早越好,因这意味着改变的契机,不过我发现,许多“好人”是到了三十多岁后才开始有了爆发。这仍然算好的,如果到了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再爆发,那就更可惜了。
作为L的同学兼好友,我好像一直在等着他的怨气的发作,而这次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我本能性地点破了他的这个隐蔽的心理游戏。
L的这种“为了别人而活”的逻辑,在我们的文化中非常常见,因我们将这个视为“好”,而将“为了自己而活”视为自私,视为“坏”。然而,我在做心理咨询中发现,除非一个人真正抱定“为了自己而活”这个念头,否则好的改变很难发生。
因为,“为了别人而活”,这种观念貌似是奉献精神,但其另一面是“我的不幸是你导致的”,所以“好人”们在咨询的一开始很容易将责任归咎给他人,这也意味着推卸责任,于是成长很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