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哲学基础理论概述(10)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9日 11:22   新浪考试

  (三)四对范畴

  “四对范畴”是对辩证法规律的补充环节。

  1.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②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③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④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认识的深化,但不是认识的终结。(深层次的本质)

  2.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就是规律本身和规律的表现形式的关系。

  ②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③一方面,要重视必然性、规律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另方面,不忽视偶然性,要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偶然性不仅表现必然性,而且对事物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④要善于利用各种偶然性去推进工作。要重视“机遇”的作用,敏锐的发现并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3.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认识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同唯心主义的“因果报应”论、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

  ②认识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和复杂性,避免形而上学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③“凡事预则立”。正确认识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4.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具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

  ②区分可能性的不同情况。

  ③立足现实性,把握可能性。创造条件实现最有利的可能性。

  三、认识论

  (一)认识的本质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①任何认识都是以观念的形态再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

  ②客体是认识的出发点。没有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认识。客体规定着认识指向和内容。

  ③反映论(把认识看成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公务员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