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你穷就让你上名校

2015年04月21日15:07   教育专栏  作者:线教平  

  对大多数寒门学子而言,高校“农村专项计划”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大门。近日,北京大学[微博]、清华[微博]大学[微博]、复旦大学[微博]、北京师范大学[微博]等高校陆续公布了针对农村考生的专项招生计划,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即将享受“特招”待遇(据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在美国大学生要月薪8000元实在太低

  “寒窗苦”真的要变成了“寒门苦”吗?

  中国精英进顶尖名校发现自己一无是处

  为什么北大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

  为什么美国寒门难出贵子?

  多所高校针对优秀农村学子推出了多项录取优惠政策:录取优惠由降30分到降至一本线录取不等。其中,清华大学最高可以降60分录取。这样的利好新政不仅给地处偏远农村地区的学子直面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勇气,更是释放出了国家着力缩小城乡差距、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公平信号!

  “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教育公平的目标。近年来,为了让更多“寒门”学子能享受到更多名校教育资源,我国重点高校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中学的支持。有数据显示,以清华大学为例,自2011年实施“自强计划”起,3年来有累计超过1000所县级及以下的中学向清华大学提出申请,被清华录取的115名“自强计划”考生来自105所中学。

  众所周知,“名校”教育一直是稀缺的社会资源,而教育公平的核心恰恰是资源公平。一旦稀缺资源有意向弱势群体倾斜时,必然有助于消解当下的城乡二元教育格局。可以说,多所高校出台的农村专项招生计划是为“寒门亦出贵子”带来的制度上的“善意补丁”。由此可见,“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大门只有面向所有人敞开,才能有效避免城乡在社会心理方面的鸿沟差异,并由此带来的群体分化和意识冲突的不和谐因子。试想如果有一天“寒门难出贵子”成为了普遍事实,岂不成了教育公平之痛?

  不过也有少数人针对较为明显的“特招待遇”发出“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教育不公”的隐忧,笔者认为大可不必。作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微博]是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而强调分数公平、公正的初衷恰恰是为了实现大多数人的结果公平;但农村与城市教育水平存在明显差距的客观事实却是把教育公平的涵义进行了扩展:教育追求结果公平,更要追求过程公平与起点公平。对此,有专家的观点颇为中肯:给予农村学子的倾斜可视作在起点公平还不尽到位的改革进程中,正是对农村教育的一种补偿。

  然而,就多年高招政策呈现出的问题来看,好政策如何避免权力寻租等弊端?此番针对农村学子量身定制的“政策红包”,能否真正惠及他们自身?能否不沦为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眼中的“香馍馍”?其实细致分析,不难发现具体招生计划的资格认定、政策普及、求学观念、监督机制等问题依然是“寒门能否入名校”的几大重要关卡。而针对最为被少数人钻空子的“资格认定”环节,有专家建议到,对资格认定审核的收紧、对录取流程实行多方广泛监督、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确保招录公正的举措应坚定不移地落实。

  “怎么建立一个良性循环,我觉得就三个词:公平、民主、希望或者叫信仰。没有公平,就没有让大家觉得我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不公平它就会有愤怒,他就会要焦虑。”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到。由此可见,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给予最大多数人通过个人努力实现上升的渠道,公平是永恒的主题。期待更多高校加入到“特招”计划行列,为农村考生插上圆大学梦、圆名校梦的翅膀!到时,想必到时“寒门出贵子”便也指日可待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寒门 北大 农村专项计划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