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考上北大医学部弃读:感觉不是真正的北大

2014年09月23日11:42   教育专栏  作者:线教平  

  最近,北大医学部被学生弃读一事在网上发酵,引发热议。原来,安徽省萧县实验中学两名学生被该校录取后,入学后却选择放弃,回家复读。原因是,学生和家长[微博]受社会传言声音影响,认为北大和北大医学部是两码事儿,这次考上的不是正儿八经的北大。

  的确,北大医学部和北大在招生时使用的是两个院校代号,但这并不妨碍北大医学部属于北大的事实。翻一翻高校学科调整的历史就能发现,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微博]合并,并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为了保持合并前“北京医科大学”培养体制的纯粹性,多年来北大医学部一直在在北京大学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单独代码招生,单独设定提档分数线。录取之后,学生第一年在北大本部学习通识课程,大二起回到医学部学习医学课程。当然,在不少省份北大医学部的投档线是低于北京大学投档线的,但这并不影响其在医学领域的翘楚地位。1912年建校,拥有2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位两院院士,不管怎么说,这都算是心怀从医梦想学生的殿堂级去处。

  然而,如此名校怎就被萧县实验中学两名学生放弃了呢?其背后究竟折射出怎样的问题呢?据媒体报道,两名弃读学生走的是北大医学部的贫困专项计划,这在录取中应该是提前批次。估计在报考志愿中,这两名学生并未对学校背景、培养方式和自己的兴趣方向做足功课,一味奔着北大的名头,到头来发现与自己预期不一致,最终只好放弃,重新把高考[微博]再来过。同时,家长因受社会传言影响而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也不可小视。据相关调查显示,学生对专业不满意的群体中,自己的影响力只占到了15%左右,父母亲友、高中老师等外力作用是主要因素。所以,在学生选择专业、填报兴趣方面,家长和学校是否能对学生予以科学引导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两名学生的弃读虽为个案,但不乏也是有勇气之举。事实上,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读不到喜欢的专业而强行忍耐的人不在少数。国内知名的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曾对我国2009级大一新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进行过调查,发现对专业很满意的人群只占4%。今年6月,南国早报的调查也发现,学生对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和勉强占到近六成的比例。可见,高中与大学的衔接问题已是不容小觑的问题。尽早帮学生做职业规划,确定未来学习方向,理性选择大学专业都是目前尚需加紧实现的教育目标。

  今年9月,高考改革方案新鲜出炉,不分文理科考试将成为未来逐渐推广的新政策。在这种制度下,学生报考志愿将变得更复杂。学校必须担起责任,让学生更有主见,对一些职业或行业有些感性的认识,明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大学方面在招生时加强宣传和政策解读,为考生提供完备的咨询服务。不然,不知哪天又有名校一不小心被“躺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北大 弃读名校 名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