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样是读书你却好像没读过

2017年02月14日15:50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看点:读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把他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储备,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原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IB中文老师、现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研修创意写作的“80后”作家钱佳楠在阅读时,从来不会忘记做读书笔记。在外滩群内,她分享了三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摘抄和反思,下文中,钱佳楠老师通过总结自己的读书笔记,梳理了如何通过三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其中进行反思对读者的挑战最大,需要读者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达出来并与进行一定的联想。

  文 | 钱佳楠   编辑 | 李臻

上面这张图是我的读书笔记。上面这张图是我的读书笔记。

  这里面有一首诗,它是中英文对照的,诗名是Forgetfulness,中文译名是“健忘”。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诗,这首诗是这样的,它说:

  “(当我们读完一本书),首先消失的是作者的名字,然后是标题、情节 、心碎的结局 、整本小说。

  整本小说突然变成了空白,变成你从未读过的从未听说过的,就好像一个个你珍惜的记忆,都退休到了你头脑的南半球,或者是去了一个小小的渔村,完全失去了联络。”

  我想用这首诗做一个开场,我相信很多学生、很多家长也都会有这种感受。当你和你的朋友去聊某一本书的时候,其实你明明读过,但是哎呀我怎么想不起来了。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情境。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我们要回到最初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要做读书笔记?为什么我要给大家讲这个怎么做读书笔记内容?

  读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但是你想要把读到的知识转换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转换为我们俗话说的“肚子里面有东西”,那怎么样才能转换呢?

  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我们是需要消化的,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那怎样消化呢?在我看来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就是做读书笔记,第二个是写书评,或者你两者都做。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会比较自我,我们记不住其他人说的。

  但是我们能记住两个东西,第一个是其他人说的和你有关的,第二个会记得自己所做的,自己所说的。

  所以当你有后面这个过程,做读书笔记,读书就成了“自己在说,自己在想,自己在做”的事,就能更好地帮助你记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读书笔记。

  关于这首诗我再补充一下,这首名叫Forgetfulness的诗,是美国诗人Billy Collins所做。这首诗我是从哪里摘下来的呢?是从Ted talk——大家应该都知道那个Ted演讲。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即我是从Ted上看到的,我都不会忘记做读书笔记的一个习惯,我希望大家可以从这堂课开始把做读书笔记这件事变成一个习惯。

  读书笔记的三种方法

  那读书笔记应该如何做?我会以自己的读书笔记为例,介绍下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整体上包括三点:一个是思维导图,第二个是摘抄,第三个是反思。

  1、思维导图

  上面是一段英文材料,讲的是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前段时间英国教育界开始争论:讲座这种上课形式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我们中国人也会觉得,“老师说,学生记”,这种单向的传输过程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后来我在卫报上读到一篇非常棒的文章,它探讨我们到底用思维导图做什么。

  我们用思维导图这种形式不是为了列出一本百科全书,最重要是建立一个connection(链接),大家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的关键词链接,我是要在一个个事实、一个个例子、一个个我所印证的材料当中做一个链接。

  所以我要告诉你的不是这些例子,我要告诉你的不是这些我所看到的材料,我要告诉实际你的是我如何把这些材运用起来,建立一种链接,让你看到我的观点。

  为什么我要举这个例子,我要告诉你的就是其实思维导图也就是一个材料到另一个材料。或者说一个例子到另一个例子之间的链接,这个connection就是让你对作者的逻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不是每份读书笔记都要做这样一个导图的,如果你是做一种很简单的轻阅读,你就做一些摘抄。

  但是当你去阅读学术著作,思维导图就很有用,特别是需要你锻炼你的思维,需要你看到作者一些观点的东西。

  作者一环一环的将你引入了一种思维领地。那大家看到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觉得我的例子有点难,那我做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这个:

  思维导图就很像我们写作文列的提纲。

  之前我有个IB学生需要写一篇论文,用她们所学的作品去探讨一个主题:作者如何对生活进行加工,如何对他的生活进行回应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给IB学生讲如何去写这个作文的时候,我经常会用到这个例子:红色象征哪些含义?

  大家仔细想一想,如果你们面对这个题目,你们会怎么写你的提纲。

  我做一个最简单的分析。

  我们一般写论文要回应三点,三点会比较全面。

  如果讨论红色有哪些含义,我们首先会回答一些问题。比如说红色象征热情,那我要根据这个意象来举例子。

  我们会想到红色它是火焰的颜色,比如链接到奥运火炬,或者说红色相间的色调我们会觉得是暖色调。

  还有学生可能说红色象征是血腥和暴力,它是血液的颜色,然后链接到哥特风格的电影,不止哥特电影,恐怖电影也会有,红色象征流血和死亡。

  第三个我们可能会说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红色的象征喜庆,然后你就可以举例刚刚过去的春节,大家会喜欢用红色,中国人结婚要用红色,红色对我们是一个喜庆的颜色。

  然后我用这三点去回应我的论文。

  我为什么要用这个例子?我是想告诉大家,如果我看到一篇红色有哪些象征含义,我要做一个思维导图,我要对整篇文章做读书笔记的话,就可以是从这三点开始:热情、血腥暴力和红色喜庆。

  我括号里举一些例子,这个就是我所谓的观点与观点之间的链接,就是connection。

  我们接下来看一些稍微深入的例子,可能会有点难,大家看到这个不用担心,我都会解释。

  我们看到第一页我要给大家讲一些规则,第一个就是你做读书笔记一定要写书名,写上书名、作者名,英文作者把英文名也写上,然后有出版社,出版日期。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些事情呢?是因为你以后用到这个材料你就知道在第几页,如果你要引用你就可以直接引用了。

  说完这个,我们一起来看读书笔记包括哪些观点。

  这是关于人类学的一个读书笔记,第一部分是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接下来后面有一个东西非常重要。

  在日常的词汇当中进化一词经常暗指进步,就是从差的事情进化成好的,或者化简单的形式变成复杂的形式,只是图中“一”的观点。

  图中二的观点是对于进步的一个补充说明,它讲达尔文的进化论一直被用于进步的观点,然后举到19世纪社会的进化论。

  其实社会进化论对我们中国人影响很深,我们会觉得优胜略汰是一个社会规则。社会进化论会导致一个什么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最糟糕,野蛮人处于中间,文明人最顶端。

  第三个观点是举了一个进化论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叫赫伯特斯宾塞,他是把这个观点往前推,然后他会告诉你这个观点对英美产生非常大的一个影响,就是进入了一个大众的领域,和我们今天的种族有关系。

  第四个观点讲到了人类学,人类学是一个独立的人文学科,它主要讲的是美国的人类学,美国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是博尔思,它说博尔思是通过批判种族和社会形式确立了这一形式。

  第五是讲了博尔思的一个进化论,就是讲到一个观点,社会或者文化它是一个连接就是社会相对论。

  第六个也是博尔思的一个观点,就是历史特殊论,就是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是相对形成的,就每一个地方的历史都是一个特殊的产物。

  我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第一个是这些读书笔记都是我带到美国的一些读书笔记,这些资料对我深入研究人类学的内容帮助很大。我可以不用带大部头的原书,需要的时候直接回顾或引用我的读书笔记就好。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太专业的学习方法吧?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对于一些年纪还小的学生来说,这些理解学科的思维方法,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掌握这样的方法,不仅读书更有效,对学科学习也会有一些帮助。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上面这篇人类学的读书笔记:

  这个链接代表着什么,美国的人类学,中国把它并为考古学会研究各个部落,各个社会阶层,包括人类形态,这是人类学。

  这个笔记就告诉你美国的人类学基本建立原则是通过驳斥社会进化论来建立一个连接。

  我们今天都会觉得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优胜略汰的社会,没有被淘汰的人是高级的,淘汰的是低级的,我们已经被这种思维重塑了,包括种族也是这样:整个生活在太平洋群岛上拿着棍子跳太阳舞的人是低级的,然后整天穿西装革履的人操纵现金是高级的。

  人类学是驳斥这个观念的。比如说我们会觉得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非常高级,太平洋群岛上的人非常低级。

  但人类学做研究不是这样做的,当他到了部落他会做一个饮食研究,他会发现她们的营养比我们的均衡,他们坚果占了很大比重,她因为他们每天都会出去采集,所以他们不会堆积脂肪,他们不会有胖子。

  他们分工很明确,他们每周工作不会超过30个小时,他们有大量的闲暇时光去做艺术,做其他事情,他们幸福指数非常高。当你用其他标准去衡量这个事情的时候,你会驳斥这种社会进化论。

  当你听懂百分之七十以后,你再回到这个读书笔记以后,你就会知道你在做什么。

  我在做这个过程当中就知道从达尔文的理论到他驳斥达尔文的理论再到整个思维的建立,这是一个思维导图。当你看到这个思维导图,你会觉得它非常重要。

  从第一个出现的人名和观点开始,直到最后出现的人名和观点,你对它进行一个编号,当你再重新看这个读书笔记的时候,你就明白了作者整个的思路,你也对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个具体的理解。

  重点是在于你把大标题、小标题、重要的例子按照序号整理好,当你有了这一切的时候,你回过来可以直接看读书笔记,不用看书。

  思维导图关键在于你要把重要人物和他提出的观点梳理出来,第二步是对这些观点直接的联系,你要知道哪些观点之间是递进,哪些观点之间是比较,哪些观点之间是驳斥。

  然后编好序号,这是你整个思路的一个整理过程。

  2、摘抄

  第二部分就是摘抄,小学老师就叫大家摘抄,摘好词好句。因为我自己是写作的,所以我会摘抄。

  我相信我的右手手指都是有记忆的。我会觉得我要通过我大脑的记忆,我手的记忆,我眼睛的记忆可以把网盘认为重要的东西记得更牢,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一个迷信,但是对我的确有用。

  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一整本书中,摘抄什么?什么是值得花功夫抄下来的。

  我认为摘抄两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是好的表达,就是大家说的好词好句。

  我们所认为的好句不是要很华丽,要用很多成语,那样是很糟糕的,不要去掉书袋的,堆积辞藻,很华丽的句子。

  但是相反的就是同样的感情,这个作家用他很平淡的语言恰如其分,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就是这样那该一种摘抄。

  第二个是要摘抄非常好的观点,你看到同样的东西,这个作家的视角和你不一样,拓宽了你的眼光。

  对于年级比较小的,可以摘抄不认识的字。

  这是我大学刚刚进去的时候,摘抄的日本作家松本芭蕉的俳句。群燕低飞,碎泥落酒杯。古池塘啊,青蛙跳入,水声响。

  日本的俳句受我们的唐诗影响非常深。它会调动你多的感官。

  一群燕子低飞,碎泥落酒杯,碎泥和前面的燕子低飞有什么关系?你会想是从燕子脚上掉下来的,还是其他地方?自然而然,群燕低飞和诗人形成了一种联系。

  诗人喝酒被打扰了,是一种非常喜悦失意的打搅。古池塘啊,青蛙跳如水声响,这是松尾芭蕉非常重要的一个俳句。

  上图是我两年前重读张爱玲的私语做的摘抄。如果你打开的话会发现红笔的重点。

  “天井的一角架着个青石砧,有个通文墨,胸怀大志的男底下人时常用毛笔蘸了水在那上面练习写大字。这人瘦小清秀,讲三国志演义给我听,我喜欢他,替他取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叫“毛物”。

  毛物的两个弟弟就叫“二毛物”、“三毛物”。毛物的妻叫“毛物新娘子”,简称“毛娘”。

  他 们是南京人,因此我对南京的小户人家一直有一种与事实不符的明丽丰足的感觉。久后他们脱离我们家,开了个杂货铺子,女佣领了我和弟弟去照顾他们的生意,努 力地买了几只劣质的彩花热水瓶,在店堂楼上吃了茶,和玻璃罐里的糖果,还是有一种丰足的感觉。然而他们的店终于蚀了本。”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表达,用一个儿童的视角,去给底下人取名字,非常生活的角度呈现。

  她说她去光顾她们的生意,努力地去买了几个劣质的热水瓶,然后你会看到她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是从一个非常细小的角度进去。

  写了人,写了人生的履历,写了和她们的关系,用的所有子表达的感受都是点到为止。

  这个表达让你觉得恰如其分,所以我会把它摘抄下来,用红笔标记,以后可以用。

  我推荐一本非常好的书叫做《金蔷薇》,初中生也可以看懂,是康·斯托夫斯基的作品。

  金蔷薇讲的是一个买金器的工店里的杂工,因为打磨金器都会剩下来金色的尘土,他都会积累下来,日积月累,最后打造出了一朵金蔷薇,送给了他喜欢的一个女子,这其实是蛮烂俗的一个爱情故事。

  但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他的文字,在金色的尘土这里他是是这样写的,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博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它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者长诗。”

  大家会看到为什么我会用金蔷薇做摘抄的结语,这就是我们摘抄的意义。不是说我们今天摘抄,明天就要去用,你也可以做一些练习,帮助你记忆。

  但是我要做的是,我所有的摘抄,特别是好词好句,一个个词的识别和认识,就是在积累这样一种金尘,你自己就会变得富有。

  3、反思

  在反思之前,我来介绍一下我常用的三种颜色表示什么。黑色是摘原文,蓝色是做反思,红色是review,在你最后重看的时候划重点。

  反思是这三个当中最难的,需要你自己去写东西。

  反思什么呢?

  不能乱反思。今天看了一本书我很喜欢,这不是反思,我们要做有质量的反思。

  反思有两点,第一点是要统一该观点,然后联想到其他内容的来做这个例证,或者我能觉得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其他地方。

  上图是一个剧照,来自岁月神偷,是香港早期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一个故事。

  这是电影的第一个镜头,一个小男孩把鱼缸套在头上看世界。电影当中,会把鱼缸套在头上的世界给你展现出来,这个世界就像是照哈哈镜一样被这个鱼缸给扭曲了。

  下面这段话是帕默克的《呼愁》的开篇,帕默克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我的起始点是一个小孩透过布满水汽的窗户看外面所感受的情绪。现在我们逐渐明白,“呼愁”不是某个孤独之人的忧伤,而是数百万人共有的阴暗情绪。我想说明的是伊斯坦布尔整座城市的“呼愁”。”

  你会看到这里所谓的呼愁,通过布满水汽看外面的小孩,和我们刚才所讲到的岁月神偷的那个小孩带着鱼缸看外面的世界很像。

  所以他们之间有一个联系,有一个互相的儿童的视角。如果我去做读书笔记,我正好在做帕默克的呼愁,让我去写的话,我一定会写岁月神偷的儿童视角的放大和扭曲有时候也是一种美化,对愁和悲哀的东西也是一种方法。

  下面简单看一下《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先生几天后见到爱玛的一个情景,我用红色划线的部分是包法利先生看爱玛的一个视角:

  冬天下雪,正好是太阳出来的情景,整个树干开始渗水,屋顶上的雪也正好融化。

  爱玛正好站在门槛上,因为太阳出来了,她想去拿一把遮阳伞,遮阳伞正好半透明的,阳光从半透明的材质当中整个筛选下来。

  爱玛的皮肤很白,阳光把爱玛的皮肤给照亮了,光亮的爱玛在那里笑,整个屋顶在渗水。

  这些情景没有描写对爱玛如何爱,而是讲坐在爱玛的家里看到整个厨房里的用具工具,锅铲啊,弄火炉的铲子变得非常大,其实这就是爱情的萌发。

  爱情的萌发是不自知的,因为主观的意识作用到客观世界当中,客观世界产生了扭曲呈现的。

  第二种反思是列出你不同的观点,列出你不同的声音。

  我曾着迷一个非常难懂的法国作家阿里波格力悦,我看了一个关于他小说研究的学术论文,上图是我做的一些笔记,主要是要讲到我不同意的内容。

  作者、书名、出版社、章节名、小章节名。橡皮是阿里波格力悦的一个作品小章节名是仿侦探小说模写与虚拟。黑色的笔都是我自己的反思。

  看到这些这个我不同意,一者怎么怎么样,二者他是为了吸引观众,他不是有心的去写,他就是为了卖书。

  体验一下基本形式就知道,这样就会知道为什么要用多颜色的笔,一种颜色讲一下原文的观点,另外一种颜色的笔讲一下自己同意或者不同意的观点,你自己的联想,把它补充进来。

  自己在做思维训练的时候,其实你所用关于自己思维颜色的笔更重要,因为你真的从这当中与合作者有了一个互动。

  因为我之前说过,人记不住别人单纯说的东西,但是你记得住你说的关于他的东西,也可以记得住他所说关于你的东西。

  以上就是我所说的做笔记的方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读书笔记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