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不起房的北京我们还能幸福吗?

2017年03月29日14:03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李若辰

  最近关于北京房价高话题被大家讨论火朝天,看到很多清北毕业的“人中龙凤”同伴们纷纷表示焦虑,我也裹挟在其中突然紧张起来,胀满一系列无解的问题

  刚毕业买不起房没关系,但是如果努力工作赚钱也还是追不过房价可怎么办?租房也好只要有地儿住就没关系,可要是被房东赶着反复搬家未免太过凄惨?年纪轻轻漂着没关系,可是以后结婚生子了还能忍受颠沛流离吗?

  Oh my god。 虽然我知道梦想很值钱,但是想到自己的教育理想背后是学校教师微薄的薪水,就感到无所适从。

  和老聊天档子事儿,老妈发来了我小候的一段文字,竟平了我所有的焦躁不安。

  这篇小文的名字叫《搬家搬家又搬家》:

  “1996年的一个夏天,一个三口之家因租到了房子而高不已,尽管只有一不到十平米的小屋子。一家三口便是父母着三的我。那候,从山西到北京,租不起好点、大点的房子,只好租么一个小屋子。这间小屋不是独立的,其是大院里的一屋子,煤气灶、水龙头都是一个院里的人共用。晚上,做晚饭时,大院中所有人都用一个灶,排着用,先到先做。在那里住的那几年,是从幼儿园回到家里了,妈妈却排了好长时间才能开始做饿得我肚子疼。

  “水龙头也共用,晚上都得排着接水洗漱。夏天,蚊子多极了,只要出去接一趟水,脚上、胳膊上有三、四个大包。可是蚊子再多也不能不接水了呀!所以妈妈干脆了个大水桶,接一次水就可以用好长时间,可以少接几次。   

  “这间小屋,伴我度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苦的日子,但是我在那个大院里生活得很充,我小小的心中没一足。

  “6了,我上小学了。爸把目标锁定在名在外的“清附小”。了我上学方便,爸在清校内又租了一套两居室。家离学校近极了,我小学六年生活又得快极了。

  “时间飞逝,很快,我就要小学毕业,就要上中学了。爸爸的生意做起来了,家中也不了。爸爸妈妈了一套大房子。套150多平米的大房子敞极了,比初到北京的那小屋子不知大上多少倍。三室两,比那大院中共用的基本施不知要好上多少倍。我一家,算是也了小康生活!

  “什么是提高?什么是展?就是提高!便是展!”

  上面这几段文字来自我六年级时的作文本。撇开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又红又专的文风不谈(搞不好是因为是篇命题作文),这段文字真实地的讲述了我们一家人的租房经历,也唤起了我关于小时候辗转搬家的回忆。    

  那时的日子,说不苦、不难是假话。

  幼儿园的那几年,我们一家人蜗居在狭小的房间里,是“麻雀既小、五脏不全”。我至今还记我和妈妈冬夜拿着手电筒颤颤巍巍地到院 门外头上厕所的情形。寄人篱下,进进出出还要看房东的脸色,一言不合可能就要换地方住。我那时候不懂事,曾经没日没夜的哭闹扰到了邻居,房东太太只得勒令 我们必须三天之内马上搬走,我们一家三口差点露宿街头。

  至于小学时租住在清华园的那六年,也远没有我作文里写的那么轻松。

  回忆起来,因为付不起上涨的房租我们也被迫搬了好几次家。家里既没车、也没钱,所以每次找房子都让爸妈很头疼,甚至还曾因为着急租下一处合适的房子被骗走了一万多的租金。要知道,这在当时那可是家里的几乎全部积蓄!

  后来终于买房了,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日子却并没有变得自如。拼拼凑凑的首付加上每月的房贷增加了家里的经济压力,连好好装修 一番都显得奢侈,所以我们只进行了简单的粉刷、购置了基本的家具。直到爸爸妈妈的事业慢慢发展起来,才还清了房贷、有了些许积蓄,我们一家人终于不用再战 战兢兢地过日子。

  父母在北京这么多年的打拼是血与泪写成的。

  当初他们双双放弃家乡小县的正式工作和住房,来到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闯世界时,不知是否真的做好了从一贫如洗开始奋斗的准备? 在妈妈领着几百块钱的工资、爸爸骑着一辆偷来的自行车满街发简历的时候,有没有后悔过这场背井离乡的冒险?在我们一家人买不起房子、不断流离辗转的时候, 有没有想念过家乡虽然局限但却安稳简单的生活?

  我想,在很多个时刻他们有过这样的念头。

  但我记得更清楚的,却是爸妈无数次心潮澎湃地给我讲起他们如何来到北京的故事:那时他们通过电视上一场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大专辩论赛而看到了世界的变化,接着讶异于自己的无知,便再也无法囿于狭小闭塞的县城,于是毅然决然地一股脑跑到北京,追逐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直到今天,说起当时不服于安稳生活的霸气出走,已到“知天命”之年的爸妈眉宇之间依然是一份不甘、不屈的劲头,一股决心要靠双手闯出一片天地的傲然之气。一眨眼睛,我好像又看到了那两个兜里揣着借来的几千块钱来北京、摸爬滚打却从不言放弃的年轻人。

  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父母,让我越加热爱这个养育我的北京。

  不仅仅是因为她是首都,甚至也不仅仅是因为她已经融入了我二十多年的生命,更因为她是爸妈从一无所有创造出我们今天的生活的见 证。北京在二十年前给了两个年轻人闯荡世界的渴望与机会,并认可了他们的勤奋和努力,才有了今天创建第二书房的李岩、家庭教育专家刘称莲、和北大毕业又能 出国深造的李若辰。

  回首我们一家的经历,和今天的北京家庭租房、换房的生活也颇有相似之处,可以说是尝遍了苦辣酸甜的人生百味。

  其实从古至今,上升一个社会阶级从来不容易,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地主”和“贵族”坐地收钱“剥削”劳动者的故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人的资本不同、出身不同,人生轨迹自然也不同。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

  诚然,北京的房价里泡沫远远多过价值,成了年轻人肩膀上的大山,压得很多即便是学识最优秀的精英们也倒的倒、散得散,压碎了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这当然让我们很泄气,甚至有点愤怒。

  但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结构性问题面前,我们的自怨自艾、焦躁叹息也并无益处,只是白白浪费了提升自己的时间,自己拖自己的后 腿。更何况,二十几岁的生命正不正在于奋斗的热情和前进的希望?如果现在就过上我们父母一生打拼、四十余岁才拥有的安逸生活,我们配吗?没有提升生活品质 的压力和奋斗进取的动力,经济发展的创造力和活力从哪里来?

  就像我抱怨吐槽房价的时候一位北大师弟丢给我的一句话:“你现在才24就想拥有一切。”

  我自己补上他没说出口的下半句:“凭什么?”

  眼下,与其眼馋亦或是忧虑,倒不如收拾收拾心情,化压力为动力,把自己打造成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赋予自己更高的无法替代性,从而在这个飞速更新的时代占得先机。

  前途也好,钱途也罢,从来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焦虑房价,其实是在担忧未来生活的“不幸福”。

  然而,当我们在埋头拼命往前“奔小康”的时候,是否也该时时问问自己,我想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是亲密的家人,是健硕的身体,还是买一套房子?

  外在物质固然重要,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我们也许会因为超越或拥有获得快感,却永远也无法在比较与购买中获得幸福。连哈佛教授都说了,幸福来自于和身边人之间亲密的连接。

  因此,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忘了修身、修心,让自己在一切境遇中保持感受幸福的能力。

  说到这里,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小时候在大杂院里的生活。

  那时虽然住在潮湿漏雨的小平房里,虽然穷得连肉都吃不起,虽然吃饭打水上厕所都要排队,但那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因为有长满了小树和杂草的院子让我冒险;

  因为房东家的白猫每年都会生下几只毛茸茸的小猫崽陪我玩耍;

  因为爸爸妈妈每天下班都会和我一起吃晚饭,睡前会给我读故事书;

  因为到了周末,常常是妈妈洗衣爸爸涮,我在旁边洗我的小手绢;

  或者爸爸妈妈骑着自行车带我出去郊游,一路上的街道、马路、行人和商贩都是我眼中的风景。

  没有昂贵的玩具,没有房子,没有私家车,连高级点的饭店都吃不起,但那时的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没有之一。

  写到这里,我不禁嘴角上扬。

  正是因为有小时候这有些苦涩但却独特温馨的经历,让我成长为了今天这个内心丰富、敏感又善良的自己。

  看到这篇文章的爸爸妈妈、或者未来的父母们,当你们焦虑房子和车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幸福的童年就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做很多很多好玩的事情。

  当你们犯愁永远也买不起学区房、不能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时,千万要记得,家长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在相亲相爱、宽松温和的环境中长大,最终成为健康、美好、有力量的人。

  我们彼此紧密联结的心可以织成最堂皇的屋顶,我们的爱、陪伴与支持就是最好的润泽。

  不要忧虑,一切都会好的。

  我们挽着手,走着走着就会幸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大杂院生活房子幸福父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