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口述:归属感将会代替故乡情怀

2014年09月02日15:07   教育专栏  作者:金何  

  城市化:归属感将会代替故乡情怀

  这个小村落里,每天早晨匆匆的行人,脸上的表情都是一致的。

  那条穿村而过的人工渠,渠底没有多少水了,知道它在那里,不是依靠眼睛而是依靠嗅觉。窄长的尘土飞扬的街道上,两边店铺商贩林立。村子的西边,不时传来货运火车的长鸣。更西边的一点,就是那条车辆日夜川流不息的五环。在路的另一侧,是另一个世界,至少在视觉上。

  这是一个紧挨着东五环的小村落,村子的规模,如果在二三线城市,基本上算是一个小镇子。只是小村图有小镇的繁华,却没有小镇的整洁。这种小镇,在北上广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里很常见,人们对它的繁华习以为常,对它的脏乱差也习以为常。

  在这小村里栖身的,大部分的人白天都要越过五环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上班。这种紧贴着城市边缘的星星点点的小村落,其作用无非就是给外来工作者提供一个晚上睡觉的地方。不管如何繁华,这里只有服务行业没有其它产业。这种小村,可以形象的称它们为“睡村”。就像北京的燕郊,一年比一年的繁华,除了房地产,没有任何像样的产业。每天上下班的人,像涨潮的海水一样,白天涌进京城,晚上退回燕郊,它永远以一座睡城的姿态静静地矗立在京城的东边。它们寄生在北京这座巨大城市的肌体上,如果抽去了寄主,它们一天也存活不下去。

  每天从傍晚开始,小村便热闹起来,上班一天的人陆续回来,走在小村的主街道上,踢起来的尘土一直不会落地,在这里,虽然能望见西边的高楼林立,也能看到五环那一侧的同名灯火,虽然近在咫尺,但是明显感觉远隔天涯。

  路边店铺灯火通明,音响里那些震天响的网络热曲此起彼伏。此时你如果站在街上一眼望去,清一色的年轻人。声音从四面八方进入你耳内,各地带方言的普通话汇聚在一起,这个时候的小村,仿佛是一锅大杂烩。

  《摩登时代》里,流浪汉夏尔洛听说工厂重新招工了,拼命从空旷的郊区向烟囱耸立的工厂区狂奔。斗转星移,一个世纪就快过去了,类似的情景又在我们的土地上演。工业和资本诱惑着我们,人们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涌来,工作和生活在这里,为它供血,让这架巨大无比的机器精密运作。同时它又吐露出人们各自的需要,于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态食物链形成了,人们看似是资本的掌控者,但实际上,我们都成为资本牢牢控制和分配的物件。本文不是要批判什么,只是想要告诉大家的一个事实是,当城市文明如火如荼的时候,那些曾经有过故乡情怀的人,在城市和乡村的缝隙间,不要再纠结二元对立了。

  小村的土著北京居民,早已领取了不菲的拆迁款搬到了五环里面,留下这片待开发的土地,就成了外地来京工作人员的栖息地。这里迟早会被拆迁和开发,再次矗立起一栋栋大楼的时候,这批短暂的栖居者,就得继续寻找那些散落在京城周围的其它村落了。这个城市的发展依靠的正是他们,但是反刍给他们的,却不能保证他们在这里生活的更好,那些留待拆迁的小村落,就是这些人一年又一年临时居住的“家”。

  城市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我们独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三十年的时间就走上一条快速且有效的发展之路。我们成功了,那一栋栋的高楼,一个个的大企业,一条条的高速大动脉,无一不向外界展示着我们的富有。

  但我们富有的同时,是否有考虑过发展过程中人的问题?

  如今的北上广还有全国各个地方的省会城市,哪里没有外来人口拥挤到近乎扭曲的聚集呢?我们三十年的发展的成果,是否要向人的这一面倾斜?至少让这些居住在城市各个角落里外地人,能够有一丝安全感,能够看到一条整洁的街道,能够不用为了搬家而频繁奔波,能够不再让自己感到是一只孤独的飞鸟,能够在城市里找到归属感。

  上一代的进城务工人员还有故乡的情怀,那新生一代的人,故乡对他们而言仅仅是一个很遥远的词汇,一方面他们割裂了自己与故乡的根,假如在另一片天地找不到存在的意义,那么势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步伐。

  如果说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对发展成果的再分配,如果说城市发展的过程不能做到惠及每一个阶层的人,那么我们的发展就需要反思,需要突破,需要考虑人与城市以及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相处之道。一座城市矗立起来,有千千万万的人为它的高楼林立和窗明几净在弯腰劳动,不负这些创造者和劳动者,才是人与城市真正的发展之道。

  故乡作为农耕文明时代的标志,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在城市化进程中,异乡即是故乡。不管是蜗居在城市边缘的村落里,还是合租在城中的各个小区,外地的漂泊者在这座城市的落脚,即意味着这里将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只是很多人并不想承认这一点,一直在抱怨房价高、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没有归属感、未来迷茫……

  这种抱怨其实很虚幻,除了让自己的心更加迷茫之外,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意义上的好处。几年前笔者刚刚走出家乡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一个人到了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不是租房子找工作,而是要到所在地的派出所办理居住证,不为别的,一个城市的居住证,表明了一种要在这里扎根的态度。有很多人不会去办理,又有很多人在慨叹故乡回不去,异乡又不是故乡。这种没有归属感的心态,使得太多的人把这座城市当成了一个临时落脚点。

  外来人不屑于反思或者怯于反思,只是简单归咎于生活压力大。其实,不管此刻你身处哪个阶层,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才能让自己不断提高。就好比这些外来人口集聚的小村落,那种尘土飞扬的不洁,不仅仅是政府市容管理的责任,设若人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通过反思让自身的素质提高一些,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社会是由个体构成的,社会承担的责任,也是每个人承担的责任,社会的进步,肯定是个人进步的促进。两者的关系相互交织,个体的反思,也能促进社会反思。推己及人的想想,假如你面对一个外来者,既工作生活在这里获益,却又对这个地方没有主人翁意识不加以爱护,你又会是什么心情呢?

  故乡被城市化的大楼压得粉碎,钢筋水泥的人造丛林里,唯一能慰藉你心的,可能也就是归属感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城市 故乡 归属感 白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