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渗透小学幼儿园到底有多严重?

2015年03月13日14:29   教育专栏  作者:风青杨  

  小学腐败真有二月河说的那么严重吗?

  作家二月河近日在谈到反腐时表示,腐败甚至渗透到一些地方的小学和幼儿园。“有的幼儿园小朋友和老师说,阿姨,我爸在煤电公司工作,你要是缺煤了就和我说一声。在小学阶段,一些小学生晋升班干部享受特权,可以免交作业。”(新京报)

  对此,某网站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得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礼送卡送钱,这个你们不知道么?”显然,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么些年来,尽管大家都知道给教师送红包不正常,尽管相关部门也少不了一禁再禁,但似乎收效不大。有人说,现在给老师送红包,在小学已经蔚然成风。几乎每个家长[微博]都送,所以剩下几个不想送或没有能力送的,最终也不得不随波逐流跟上大家一起送。试想,别人都送了,你不送,老师会怎么看待你和孩子?

  别人的家长送了,孩子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厚爱,自己的家的孩子,很可能会因为没有送而受到老师的冷遇和歧视。每个家长是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孩子受罪的,所以,在攀比和从众思想的支配下,家长不给老师送红包的,反倒不多见了。于是乎,一到重要节日,大大小小的网络、论坛或者QQ群里,或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总会有人“固执地”在打听:要不要送?送了吗?送多少?

  众所周知,上学难已和看病难、就业难、安居难一道被列为四大民生难题。在教育资源分配格局极其混乱的背景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有钱就上好学校”已经被大多数人视为正常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选拔成分较低的中小学,靠家长的人脉、金钱资源为孩子“博”得“好的人生起点”已成大多数家长之共识。而对于大多数家长无力为自己“打点”的家境贫困的孩子来说,就只能任凭教育部门安排和“派遣”了。“有关系上好校,无关系听天由命”的失范教育格局无疑成为中小学腐败案滋生的温床。

  小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红包也是有理由的,比如:调座位。小学里的排座位很有学问。如果老师“一刀切”,就按成绩排座位,家长也没办法说什么。但是,这种方法,学校是不赞成的,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时候。所以,大多时候,老师排座位是根据学生的个头、学习、视力、性别等情况,通盘考虑的。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坐在前排,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学生坐在一起。可教室里的座位是死的,因此,为了让孩子有个好座位,家长也是要费一番心事的。 

  再加上,小学生受老师的影响更大,所以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和小学老师处好关系,孩子越小家长越希望得到好的照顾,愿意用送礼的方式来拉拢老师。另外,教师的各项活动,都和经济利益挂起钩来,连正常的教学也有“课时补贴”。常常课堂教一半,“家教”讲一半,“逼迫”家长乖乖就范,“自愿”交纳不薄的“补课费”。至于晚上“赶场子”,夜里“搓麻将”,节假日“收礼品”,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有的小学老师品行不佳,每逢老师节、中秋节、元旦等节日甚至会做出暗示向学生索要礼品。

  下面看一组足以使这些“教师”们无地自容的事实。在丹麦,圣诞节或教师过生日,可接受学生5元以下小礼品,但严禁向学生索要或任何形式的暗示行为,同时规定教师要在适当时机以等额礼品回赠学生;在韩国,教师节时可酌情收受学生赠送的手绢、袜子等小礼物,但事后须向校长报告,并回赠学生文具或书本等;在博茨瓦纳,教师因调离工作和学生分别时,才可接受学生赠送的咖啡蛋糕等小食品,但须和学生一起分享……这些富有人情味的举动并不特别,却能让师生之间的美好关系得以升华,问题就在于为什么我们的校长和老师们就想不到呢? 

  面对这种礼“上”往来的社会流行文化,想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知道了这种“教育潜规则”,可却很少见到对“送礼节”的认真规范和严肃查处。一方面是社会送礼行为的变本加厉,一方面是教育行政监管的视而不见。这种日益恶化的教育腐败与行政部门的作为缺失,应该很有关系。

  版权声明

  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报纸杂志用稿需微博私信取得授权。侵权必究法律责任!

  新浪微博:@风青杨V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小学 腐败 小学贪污腐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