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的英语是谁教出来的?

2017年01月10日09:48   教育专栏  作者:赵刚Andrew  

  教育的虚假繁荣,危害的是我们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这比金融危机的打击更甚,中国人英语素养的走低令人忧虑,满足于分数会遗患无穷。

  我参加过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某教育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数千员工仿佛人民代表,神采飞扬地走入中国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就像私下里听到的,牛大了。

  而庆典演出与“春晚”惊人地相似:首先是忆苦思甜,只不过用八十年代的老歌替代了更久远的过去,彰显集团领袖人物的魅力;然后再看今朝,让全国分布的办事机构载歌载舞,营造盛世辉煌,还特意安排了新疆舞、蒙古舞,突出了席卷八荒的气势;煽情的部分也恰到好处——员工死去活来的效忠、贫困地区对该集团的渴求、《春天的故事》一般的主旋律“司歌”……

  毫无疑问,这个集团老总是文化型的企业家,但他的企业文化越看越像是没有党委的党委领导,只不过这里的宣传口号变成了“没有XXX,就没有中国的新教育”,仍然沿袭了传统意义上的造神运动风格。

  “青春”、“劲爆”掩盖不了洗脑似的价值灌输,“诙谐”、“轻松”改变不了奔命似的销售压力。而官僚化的教育集团很难再有创业时的活力与动力。

  “专注教育20年”是此次“春晚”的主题语,不妨更确切些——“关注考试20年”,因为使该集团至今有利可图的几乎都源自中外考试的辅导,总感觉是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延续,难怪形式上要向中央靠拢。

  耐人寻味的是,如此体制培训出的留学[微博]生在国外学习、生活、工作所遇到的最大挑战依然是英语。

  我担任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东亚区首席代表时,有一次财会金融系的主任请我喝咖啡,英国人主动请吃饭的时候几乎没有,喝咖啡的面子都很少给,况且这个系主任也不是很熟,所以有些受宠若惊。

  咖啡还没上,这位系主任的脸色突然“晴转多云”了。

  “Andrew,你招来的中国学生在财会金融专业的比例很高。”寒暄了不到两句,系主任已经直入主题了,我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按照录取要求,他们的雅思[微博]成绩应该是6.5分以上,而且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在7分左右,可他们的学习表现并不好。不回答问题,不参与小组讨论,也不愿意做Presentation(演示),口语和听力似乎都有问题,而且写作问题最多,很多中国学生的小论文(作业)很难读懂,不符合学术写作的要求……”

  系主任的语气越来越重,仿佛我就是他眼里不合格的学生似的。咖啡还没喝上,先挨了一通训斥,我当时真觉得自己的招生业绩似乎一下子变得毫无价值。

  “如果以后学生的质量还是这样的话,我准备向校长反映,要求减少中国地区的招生量。”

  这对我来说是黑暗的一天,对咱们中国留学生来说也并不光彩。而实际上,这就是“中国式留学”面临的活生生的尴尬。

  很多人以为到英美国家后,英语自然会提高。这种论调高估了中国留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和自觉性。

  国内教学体制下的大学英语,除了外语院校和英语系外,普遍停留在“过级”(四六级)的水准,并不符合交流所应具备的培养方向。

  教育的虚假繁荣,危害的是我们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这比金融危机的打击更甚,中国人英语素养的走低令人忧虑,满足于分数会遗患无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英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