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学校展示:芳草地国际学校丽泽分校(2)

2013年05月13日18:10  新浪教育 微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从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赋予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崭新而丰富的内涵,并且首次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要求。《丰台区“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清晰的界定了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明确了目标。因此,国际理解教育顺应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期待,丽泽分校教育要回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为孩子们的幸福成功人生奠基。

  我校成立了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组,课题组在全面分析教育界国际理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此课题为丰台区重点课题。历时一年半,在全体教师、家长[微博]、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累累硕果。

  调查分析,形成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的共识

  

  (一)调查研究,分析现状

  学校课题组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内容的调研,教师们对国际理解教育只停留在对概念知道的层面上,对国内外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现状以及实施的方法更是知之甚少,但是,教师们对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为开展相关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奠定了人力基础。与此同时,学校课题组就“国际理解教育”有关话题,向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长对国际理解教育没有认知,但是不难看出,家长有让孩子出国去体验国外文化的强烈要求,这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北京经济迅速崛起以及未来对人才发展的趋势相符合,为学校日后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中形成家校合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深入调查,基本了解了教师和家长对国际理解教育认识的现状、需求,为科学规划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有效途径的实践提供了依据。

  (二)专业引领,形成共识

  学校邀请著名专家教授到我校教师进行培训引领。国际比较教育专家钱丽霞教授的讲座,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国际理解教育领域著名专家陈红教授的培训明确了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全体教师一致认为:在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小学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渗透其中;国际化人才,应该掌握国际沟通的语言,因此要加大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沟通能力。

  学校邀请了国际理解教育知名专家北师大[微博]博士生导师洪成文教授来我校面向学生家长就“在国际理解教育中如何发挥家长的作用”进行了专题讲座,寻求家长们对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共识,赢得家长的全力支持。

  二、科学研究,找准国际理解教育的定位

  课题组依据国家小学生培养目标,认真思考国际理解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基础培养的途径,通过研究确定了我校国际理解教育要坚持“一个核心、三项基本内容、一个目标”的基本路径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个核心”是指“以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为核心”。“三项基本内容”一是“国际理解背景下,创新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实践与研究”;二是“国际理解教育大背景下,创设‘立体型’语境,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实践研究”;三是“在学科教学中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型教学方式的研究”。从而实现“一个目标”即:“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参与中逐步达成尊重差异、理解多元、接纳汲取、合作共享的品质的基本目标”。

  三、探索实践,构建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国际理解背景下,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组根据国际理解教育的要求,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国际理解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围绕“建筑、民俗、文学、艺术、体育、财经、科技”,构建国际理解教育为主旨的七个实践课程体系。

  2、突出根植民族文化为中心,探索国际理解教育实践课程辐射性结构。辐射型是从一个点向四周辐射,是一种发散性结构,辐射型结构包括辐射源和辐射流两个部分。“辐射源”是中华民族经典文化,实践课程突出“以学生对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感知与了解”为中心,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热爱的同时不断向外辐射。因此“辐射流”是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3、依据实践课程特点,创设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方式。课题研究以来,与学生共同经历了“登万里长城,赏国内外经典人文景观”、“逛中华民俗园,参与中外节日赶集主题实践”、“读中国名篇、名著,感悟中外文学魅力”三个主题实践课程,通过升旗展演、广播共享、班队会交流、社团活动等方式,创设日常交流的平台,深化学生参与兴趣。创设的“同在蓝天下——作品义演义卖、义拍会”、“多彩的节日 我们同happy”、“品读书乐趣,悟文化多元”与实践课程主题相呼应的学生系列成果展示平台,促进了学生自主参与实践课程全过程的积极性。做到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日常各种展示,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登台成果展示。

  (二)“国际理解教育大背景下,创设‘立体型’语境,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构建校园英语生活环境,建立社会英语口语环境基地”三个方面,创设课堂、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型”英语学习的语境。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立体型语境的根基,使学生浸泡在课堂英语语言运用的环境中;构建校园英语生活环境,是立体型语境的柱石。英语广播站Star Broadcast Station、英语剧场Star Show、“中外文化节日”赶集活动的参与中,学生体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理解能力理解;建立社会生活中的英语口语环境基地,是立体型语境的广阔天地。建立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英语社会实践活动,与英国Maybury Primary School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外籍学生、教师交流,到友谊商店采风、书店购书等活动,学生在体验中增长知识,100%的学生参与其中。

  建立课堂、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型”英语学习的语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自然输出和运用语言。学生在英语口语立体互动的环境中,真正感受英语交际的快乐。在学习交流的实践中提高学生英语交流的能力与自信,使学生敢说、乐说、会说英语。

  在学科教学中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型教学方式的研究

  研究过程中,注重引导教师把握学科特点,系统梳理教材,寻找学科教学与国际理解的结合点,有目的的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关注教学过程,抓住课堂生成,寻找国际理解教育的时机,适时的渗透国际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科教学的人文价值。

  课题组带领全体教师,从学科教学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结构、课例研究、基本结构的理解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践,对大量课例进行分析,总结,初步归纳出三种教学方式。一是以学科教学内容的横向拓展为主要形式的人文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一般教学方式。二是挖掘教学内容的国际元素,向我国及世界同类知识纵向延伸的自然科学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一般教学方式。三是围绕学校教育主题,多学科联动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系列教育的一般方式。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