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乱象:七问共建生

2013年09月29日15:07  中国周刊    

  “北京没有统计公布过,我估计市教委也不清楚,但从我跟各个学校的接触来看,大概每年会给到总的招生名额的10%左右。”闻风在曾经的采访中透露。而在一份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发布的《北京小升初项目总报告》则披露:“以北京八中为例,共建生占录取学生比例的17%。2011年北京八中共招10个班,每班40人共计400人,其中招收共建生70人。”

  利益共同体

  在小升初的战场上,教育部门公开反对“占坑”,曾多次出台规定称学校办“占坑班”就属违规行为,将严厉处罚。

  “但其实共建才是最大的‘占坑’,而且不是‘占一个坑’,是‘集体占坑’”,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曾公开表示。

  一反面反对“占坑”,另一方面允许“共建生”,两者本质都是违背就近、免试入学的国家规定,前者表面违规;后者公开行事,差别只在于“占坑”拼的是只是孩子、“共建生”不能不“拼爹”。

  链条的一端是共建单位,在小升初的战场上,有钱却送不出去的案例比比皆是,只有权力才是“永恒的春药”。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共建单位是以为职工谋福利的方式申请专项资金。

  链条的另一端是重点中学,较之共建单位,情形略微复杂。学校不但收取共建费用,另一方面“共建单位可以给学校提供很多便利,有些事情不是你有钱就可以解决的,但是有共建单位这层关系,就很容易搞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共建对学校的一大好处。

  在北京,官方10多年前就取消了市重点中学、区重点中学的评比,但直到现在,当年的重点中学依然私下被视为重点中学。名校之所以能长年风光,与每年都招进不少官员子女密不可分。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授王善迈就曾多次指出“权力择校加剧了已经存在于同级学校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不均衡,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与此同时,“共建”还可以为重点学校“掐尖”提供名目。京城某培训部负责人就曾透露,如果一名考生考试名次非常靠前,重点学校就会从共建生里挤一些名额,因为共建生不受学籍、户籍、片区的限制,“掐尖”可以掐得理所当然,“或许,这也是因为在部分特权阶层子弟成绩较差,却必须挤占升学名额的情形下,重点中学的一种变相‘弥补’”。

  最近几年,共建生中存在的特权与不公平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察觉,要求取消共建生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但主管部门却始终未有行动,并且对于共建生的规定也越发语焉不详。

  在共建生制度化的初始阶段,北京市教委内部曾有规定,要求“两控”,即“共建费控制在3万元以内,分数控制在分数线10分以内。但实行之后却发现,成效甚微,根本无法控制,然而却再无相关文件出台。

  2010年,面对社会对共建生引发教育不公的议论,北京市教委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明确要求各个区县教委严格控制共建单位的数目和学生人数,统一批准共建单位、协议和学生名单,统一收取共建资金并统筹使用,并对各学校现有共建单位数量和接收共建子弟的数量和比例进行摸底。时隔三年,摸底结果一直未公布。

  或许对共建生的管理的确难度巨大,在北京市教委随后出台的政策中,其表达更为温和。2012年5月,北京市教委颁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在“入学方式”一项中,仅提到“共建单位学生入学由区县教委根据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具体入学方案”,对于具体方案和类似数量控制等内容再未提及。

  一位了解内情的相关人士透露,尽管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共建生招生上的种种弊端与不公,但真要采取措施时,就会招到某些部门的“施压”。

  而除去上述理由,北京市各级教委也可因“共建”直接获取利益。央视“聚焦小升初”调查中,曾明确提到共建费会先交教委,直接打入其北京银行账户,最后通过教委将共建费的百分之七八十返回学校。对此,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无奈感叹“共建生是一个政府行为”。

  七问共建生

  8月20日,中国周刊记者致电北京市教委并传真采访提纲,以进一步了解关于共建生的情况。截至8月26日发稿时,一直未收到回复。以下为采访提纲内具体七个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或有助于人们更加了解共建生。

  1、2003年,共建生作为制度被北京小升初考试正式采用。当时,为何要允许共建生这种入学途径?

  2、有专家称,共建生按照共建单位的级别和录取比例,可以分为大共建(须考试,不保证全部录取)与小共建(无须考试,保证录取),请问这一分类是否准确?一所重点中学共建生中,所谓大、小共建的比例基本是多少?

  3、一个企事业单位能与优质中学达成共建有什么标准?共建单位需要交纳多少费用?这些费用最终使用到何处?

  4、北京市教委内部曾出台规定,要求对共建生实施“两控”,即“共建费控制在3万以内,分数控制在分数线10分以内”。目前,此“两控”实施情况如何?有无超出规定的情况发生,对于违规行为,有无进一步的惩罚手段?

  5、在共建生制度上,近几年出现了转让共建名额、学校通过共建变相招好学生等异化行为,这也成为北京市教委对共建生制度加强管理的又一动因。请问,对以上违规行为,北京市教委是否对违规学院和人员进行过处理。

  6、2010年,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北京将严格控制共建生数量,要求区县对各学校共建单位数量和接收共建子弟的数量和比例进行摸底,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共建单位和共建学校,并压缩现有共建生规模。请问,为何要压缩共建生规模?摸底结果如何?全市有多少共建单位,每年有多少共建生入学?

  7、有家长[微博]认为,共建生是将关系户公开化和合法化,但本质仍然是少数人优先享有优质初中教育资源,属于不公平的入学方式。北京市教委如何看待共建生的合理性?

  中国周刊记者|彭波 北京报道

  相关新闻:

  揭秘小升初乱象:招生信息为何迷雾重重(图)

  玩转北上广小升初必须知道的95条“黑话”

  揭秘小升初厮杀:战斗从一年级开始(组图)

  小升初必读:北京小升初大事备忘录

  小升初无力拼爹 奥数成“最公平”方式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