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折射现代家庭教育困惑

2013年11月05日14:33  重庆日报 微博   

  《爸爸去哪儿》是最近很火的一档综艺亲子节目。电视里,明星们化身超级奶爸,第一次单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陌生的村庄,开始了他们重新发现彼此的72小时冒险。在这档节目里,孩子们展露天真本性,搞笑卖萌、古灵精怪;明星爸爸们面对难题,或窘态百出或束手无策,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我们怎样做父亲”。这档奶爸带萌娃的“人在囧途”,引发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

  每个人,最初都是孩子,然后才是父亲母亲。许多成年人通过这档节目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而许多为人父母者,也透过这档节目,重新开始审视自身的责任,并重新发现了那个未曾完全了解的孩子——父母子女之间,似乎从未如此这般感觉到心灵的靠近。

  可是,人生路远,父母子女越是在这短短的72小时内,惊喜地发现了彼此,获得了短暂的心灵靠近,就越是证明,现代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许已经在时空与心灵上,隔阂了太远。一档亲子的电视节目,让人拥有瞬间的感动,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间,在节目72小时之外,父母能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时在场,彼此了解,彼此感受,彼此靠近。事实上,在现实生活压力和父亲教育缺位的传统下,这一代年轻父母或者没时间,或者不愿意陪伴、了解孩子,正在成为一种必须面对的现实。

  今年以来,从年初的《小儿难养》到最近的《小爸爸》、《爸爸去哪儿》火热开场。“辣妈”、“奶爸”、“萌子”开始成为电视荧屏的新宠,育儿题材扎堆,亲子话题热议,这背后正反映出初为人父母的80后,对亲子教育的责任与困惑,对生活、事业与家庭平衡的诉求。

  亲子电视节目带来的“共鸣”,正是这些新生代父母释放压力的出口。在现实生活中,80后父母们既需要面临工作、生活压力下无暇陪伴孩子的无奈,又延续着传统文化中父教缺席的困惑。湖南卫视公布的收视数据就显示,《爸爸去哪儿》首期核心观众群女性观众占比近2/3,25—34岁群体的占比也高达36%。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有天晚上,年轻母亲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家中看好爸爸们带孩子们体验父爱,而自己的丈夫也许还在单位加班,也许在外应酬,也许只是呆在卧室里打游戏、玩电脑——他们的孩子依然延续着没有父亲陪伴的故事。

  《爸爸去哪儿》提出的正是这样一种家庭与时代的困惑: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去哪儿了?父母又将指引孩子们去哪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一个孩子,要健康平安地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现代公民,首先必须跟着父母的脚步前进。这是现代教育的共识,或也是诸多亲子节目能赢得共鸣的真正原因——父母去哪儿,孩子就会去哪儿;孩子去哪儿,社会就会去哪儿。(李妍)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