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小学生迷恋电子产品 受家长影响最大

2014年12月12日11:26  辽一网-华商晨报 微博    收藏本文     

  玩手机不避孩子的近三成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微博]在使用智能电子产品时,39.5%的家长避讳孩子在身边,偶尔避讳的占33.3%,根本不避讳孩子在身边的占了27.2%。

  为了印证这一结果,昨日记者还在皇姑区一所小学门口随机采访了30名家长和学生。

  一半家长表示,陪孩子时会玩手机;有的家长则强调,其实自己并不是在玩,而是用手机工作。

  问家长

  问:跟孩子在一起时会不会玩手机?

  张姓家长:他写作业的时候我玩,陪孩子玩的时候一般不玩。

  钱姓家长:会,他写作业的时候或者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玩手机。

  问孩子

  问:爸爸妈妈陪你的时候会玩手机吗?

  一名二年级女孩:我妈妈天天玩游戏、看韩剧……妈妈每天陪我做作业的时候都玩手机,爸爸从早上起床开始就一直摆弄手机。

  问:那你为什么不告诉爸爸妈妈,不让他们玩呢?

  一名二年级女孩:妈妈爸爸老说,你都这么大了别老缠着爸爸妈妈。我不喜欢爸爸妈妈玩手机,他们就不和我玩。

  作为家长,你和孩子在一起时是不是经常“手机不离手”?

  近日一份来自沈阳大东区辽沈二校的调查问卷显示,69.2%的受访学生对智能电子产品很喜欢,甚至到了入迷状态;半数家长承认陪孩子时也玩手机。

  七成受访学生

  爱玩智能电子产品

  近日,沈阳市大东区辽沈二校开展了“正确引导青少年远离智能电子产品的诱惑”科学实践活动,并对680名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有88.7%的学生家庭拥有智能手机,有58.6%拥有平板电脑。且大部分学生家里都不止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小学生接触到智能电子产品的机会相当多。

  结果显示,69.2%的学生对智能电子产品很喜欢,甚至到了入迷状态。有13.4%的小学生经常使用智能电子产品,33%的小学生偶尔使用智能电子产品。

  在使用功能上,小学生最喜欢的智能电子产品的功能就是游戏,其次是音乐、视频。

  连玩2小时手机

  4学生立刻假性近视

  为了验证长时间玩智能电子产品会给视力造成影响,经家长同意,学校还从高、中、低三个年段抽出10名男女学生进行了一次实验。

  实验前,10人经视力检测,均在5.0以上,之后让他们连续玩手机两小时,再对视力情况进行检测。实验发现,10名学生中有4名视力轻微下降,出现假性近视现象,也有6人表示连续玩两小时手机后觉得眼睛不舒服、很困、头有点晕眩。

  眼科专家随后对视力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中同学出现眼睛不舒服症状是因为用眼过度,需要通过睫状肌去调整,时间长了睫状肌就会痉挛,引起眼睛麻痹。如果长期长时间使用智能电子产品,后果肯定会更严重。

  ■学校

  家长玩 孩子根本无法专心学习

  辽沈二校武校长表示,孩子痴迷电子产品也和家长沉迷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有关,“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孩子看到家长使用智能电子产品时根本无法专心学习,久而久之会形成烦躁心理。”

  另外,很多家长认为智能电子产品对孩子有一定的益处,而且是奖励孩子完成任务最好的奖品,也是当家长有事处理时打发孩子最好的工具,“小学生热衷智能电子产品除了受社会潮流影响,家长的使用习惯和态度,是影响孩子行为最大的因素。”

  建议

  增加亲子互动 多带孩子户外活动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家长和老师纷纷提出建议和对策——

  1.回到家中,孩子在场不动电脑,更不要拿着手机不放。如果因工作需要用电脑,就要明确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爸妈用电脑是为了工作,而不是为了玩游戏,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明白,电脑是用来工作的,而不是用来玩的。同时,要制定娱乐时间,规定时间内任何人不能违反。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每天都要自省,检查自己的言行,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3.多培养自己和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要多培养自己沟通的技巧,多读书、看报。

  4.摆正心态,不视网络为“猛虎”避而远之,也不要把网络当“万能”爱不释手,正确利用,合理引导,让孩子健康地使用这一工具。

  5.增加和孩子的亲子互动,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主任记者 张丽彬)

  声音

  父母低头玩手机是对孩子的冷暴力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父母沉溺手机或许会影响亲子关系。山东大学[微博]第二附属医院心理咨询科医生郭公社认为,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是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很多父母都没有认识到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性,真正的沟通不是特意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进行的。”郭公社说,“单纯待在一起但不去关注孩子,并不是真正的陪伴,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外出游玩参加活动。”

  心理学家认为,在家庭教育中,长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产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心理不能健康地发展;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很冷漠,甚至有可能成为冷暴力这个“接力棒”的传递者,尤其是他们在处理自己家庭问题时也可能出现障碍。

  支招

  最主要还是家长以身作则

  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再沉迷手机?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飞认为,最主要还是家长要以身作则。

  方式一:父母别在孩子面前玩游戏

  现在很多父母自己对于游戏的掌控力都达不到收放自如。这样给孩子的心理暗示就是,手机就是用来玩游戏的,而且可以“爱不释手”。

  如果父母能控制住自己,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游戏,在手机里少装一些游戏,这样就能很好地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手机只是用来方便沟通联系的,不是游戏机。

  方式二:要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

  一些父母下班回家后不愿意带孩子,他们发现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能让自己不用陪孩子玩那些“幼稚”的游戏,就让孩子由着性子玩。其实,只要家长愿意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对手机游戏失去兴趣了。

  方式三:要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孩子必须要有各种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各种新鲜事物,而不是局限在某一款手机游戏中。

  儿童心理学表明,其实学龄前儿童很希望帮助父母做家务,不仅可以让他们从劳动中实践,也可以让他们有一种像大人一样的成就感。潜移默化中就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家庭意识。如果这时家长再适当鼓励,就更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远比打游戏过关得到的成就感大。

文章关键词: 小学生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