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研经费为何没成“唐僧肉”

2013年09月05日11:23  新华每日电讯    

  不久前,浙江大学[微博]教授被控侵吞千万科研经费的消息,让我想起美国一位华人科学家朋友的“牢骚”。

  这位曾在国内工作过的交通工程专家对比国内国外,感慨国内的科学家“真是好当”,申请来科研经费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的“科学家”更是开名车、吃大餐,老板派头十足。相比之下,美国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可就严多了,“想揩油,没门!”

  以世界上最大的医学研究机构、每年预算超过300亿美元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为例。面对如此庞大的经费,如何保证其合理使用?这主要得益于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监管。

  事前监督从科研经费的申请过程就开始。NIH一般通过竞争性资助方式在广泛竞争、同行评议的基础上,通过二级评审择优选出科研项目资助对象,以严格的项目立项申请和审查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这么做可以避免人情项目、欺诈项目。

  事中监督主要通过审查项目进度、成果发表、经费使用等情况,确保科研经费使用正当。美国的论文同行评议制度也很严格,科研项目如果造假或敷衍塞责,成果和论文质量必然受到影响,很难蒙混过关。

  事后监督主要是经费审计。美国有多部法律对此加以规范,如《总监察长法》《联邦会计和审计法》《单一审计法》。审计如果发现问题,视情况严重程度,受资助单位必须纠正或退还资助款项,NIH则可以暂停拨款或提交司法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科研经费虽也包含人员费用,但其用途只包括相关人员的培训费、学术交流费,而不像国内那样吃喝拉撒睡费用甚至旅游度假费都可以全包。美国科研经费中人员工资与福利则要求在预算中就得说清楚,并接受严格期中检查与事后审计。项目“老板”薪酬也有限定,以防止科研人员收入过高,甚至以科研经费自肥。

  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还有赖于自律。《科学》杂志前总编辑、曾两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的布鲁斯·艾伯茨曾对我说,科学的“颜色”是诚信。美国很多大学开设有科研职业道德课程。某个科学家一旦被发现有违规,即使够不上法律制裁,在同行中也会身败名裂,吃不上“科学饭”了。

  严格的制度设计,外加科学人伦的自我约束,科研经费就很难沦为“唐僧肉”,值得借鉴。(作者:任海军)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