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薛涌留学去》连载(7):不依赖体制

2014年01月21日16:37  新浪教育 微博   

《跟着薛涌留学[微博][微博]去》连载

作者:薛涌(微博)(点击查看作者博客)

出版:北京大学[微博][微博]出版社

  目录

  前言 留美正在造就怎样的一代

  01  寄宿高中适合低龄留学生吗

  02  是谁催生了造假潮

  03  本科是终点还是起点

  04  商科还是香饽饽吗

  05  教育真的应该不计成本吗

  后记 怎样留学去

1.5不肯依赖体制的家长[微博]

  2013年春,美国相关媒体发表了一篇令人惊讶的报道:2010年,接受过哈佛、普林斯顿等一流大学教育的已婚母亲,仅有70%参加工作。相比之下,那些接受末流大学教育的已婚母亲,则有80%参加工作。也就是说,受教育越好的母亲,越倾向于当家庭主妇。

  这是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法律和经济学教授琼尼·赫施(Joni Hersch)研究揭示的现象。她通过研究还发现,那些受过顶尖大学教育的已婚母亲,只有45%从事全职工作;那些在末流大学完成学业的已婚母亲,有57%从事全职工作。这些结果是从21~54岁年龄段、育有18岁以下孩子的7.7万名大学毕业的已婚母亲中统计出来的。

  这一结果令很多人倍感意外。赫施教授称,按照常识,顶尖大学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通常比较有灵活性,更具备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的条件。这一点,从我们周围的朋友中就能找到不少例证。比如,我有一位朋友夫妻俩都是顶尖工学院的博士,毕业后在一流高科技公司工作,年薪都在十万美元上下。生了孩子后,母亲享受着相当长的带薪产假;休完产假后,她又有大量时间可以在家工作。很多美国人通常享受不到带薪产假,生完孩子后不得不赶紧回去工作,否则家里就揭不开锅。那些顶尖大学毕业的母亲,为何放着这么优越的条件不加以充分利用,而一定要辞职回家相夫教子呢?

  相关研究揭示,顶尖大学毕业的女生当了母亲后,之所以选择辞职,是因为她们能够承受得起。她们中来自富裕家庭的比例甚高。另外,最为关键的是,她们的丈夫大多也是顶尖大学的毕业生,收入非常高。这样的家庭,一个人出来工作挣钱就已经富富有余。

  不过,赫施发现,经济危机多少改变了这种图景。例如,在那些拥有MBA[微博]学位的已婚母亲中,受过顶尖大学教育、从事全职工作的比例在2003年仅为35%,到2010年则增加到54%。与此相对,那些有着末流大学教育背景的母亲,2003年有66%的人从事全职工作,到2010年则降到48%。也就是说,在经济形势良好时,接受过顶尖大学教育的家庭生活优裕,女方往往选择不工作。一旦经济发生危机,家庭财政受到冲击,她们就不得不出来工作。当她们这样做时,很容易把只拥护末流大学教育背景的母亲挤掉。

  还有一项研究则揭示,同样拥有顶尖大学的教育背景,那些拿到MBA学位的母亲更容易辞职回家,而在法学或医学方面拿到高级学位的,则往往更能保持自己的工作。原因是前者需要在生意场冲锋陷阵,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不灵活,最终无法照顾孩子。这迫使她们不得不在家庭和工作之间进行选择。医学和法学专业的博士工作时间相对比较灵活,可以事业、生活两不误。

  以上研究引得网民议论纷纷。在我看来,这些其实多在意料之中。我大约十年前就写过文章,分析“常青藤的家庭主妇热”。当时一些名校的女生,还没有男朋友就已经在设想日后结婚生子当全职母亲的生活了。也怪不得谢丽尔如今著书立说,倡议女性不要轻易为家庭和孩子牺牲事业。其实,这些常青藤中的“主妇热”并非心血来潮赶时髦,她们的观念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家庭根源。

  能上常青藤的女性,往往得益于成功的家教,这种家教又通常建筑在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的无私投入上。等这些女孩子读完大学,回首自己在学业上的成功,自然会意识到母亲的角色是多么重要。她们越是注重教育的价值,就越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乃至不放心把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外包给学校。有些网友的评论也显示了这一点:“现在的公立学校越来越离谱儿,我们当母亲的能把孩子托付给这样的体制吗?能不回家接掌孩子的教育吗?”

  这种趋势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教育的不公平。一流大学毕业的母亲往往家境富裕,居住在价格昂贵的优秀学区。由于学校的经费大部分来自当地房地产税,房价越高的地方税收越多,越雇得起好老师、置办得起好设备。这还仅仅是一方面。在这样的地方,学校除了优秀的教师团队外,还有一群常青藤毕业的专职母亲忙里忙外当志愿者、主持各种募捐活动、监督教学,甚至亲身进教室讲课。在美国的一些精英私立学校,家长即使缴了天价学费,也不会把孩子盲目托付给学校而放心地走开。一般而言,私立学校的家长参与志愿活动的比率比公立学校更高。与此相对,那些不得不全职上班、为家庭基本生存而挣扎的母亲们,则往往居住在破败的学区,没有时间充当志愿者,在孩子们身上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对于美国教育两极分化现象,人们至今也看不到解决的希望。不过,这至少显示了美国有教育资源的家庭的一个倾向,即家长通过自身参与来塑造孩子的教育过程。这对于许多中国家长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中国之所以择校费满天飞,一大原因就在于家长对老师和学校过度迷信,以为有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学校,孩子就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他们基本上从不参与学校的教学事务,由此放弃了教育孩子的权利。这种趋势也蔓延到留美的寄宿学校热上来。许多中国家长盲目崇拜美国教育的“先进”,只要能找到一个学校,小小年纪就把孩子送出国。最终孩子学坏,家长不仅鞭长莫及,甚至根本不知道。与此同时,国内有许多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家长宁愿放弃经济利益,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虽然没有条件上美国寄宿学校,但素质非常优异,最终反而能到美国读个好大学。

  古语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现在的家长们衣食足后,是否也应该知道“回家”看孩子、主掌孩子的教育呢?

相关链接:

  《跟着薛涌留学去》:留美正在造就怎样的一代

  《跟着薛涌留学去》连载(2):寄宿高中生活

  《跟着薛涌留学去》连载(3):慎读寄宿学校

  《跟着薛涌留学去》连载(4):家庭学校崛起

  《跟着薛涌留学去》连载(5):寄宿教育之痛

  《跟着薛涌留学去》连载(6):家长能做什么

 

分享到: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留学信息查询

(共有550家机构,924位留学顾问)

留学机构搜索

留学顾问搜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