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外MBA:培养源于东方的复合型无国界管理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4日 10:51   新浪教育微博
上海外国语大学MBA教育中心的执行主任潘聪做客新浪上海外国语大学MB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潘聪做客新浪

  2012年MBA招生季已经来临,各院校MBA项目今年在招生工作上和往年相比会有什么新的举措和政策呢?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加了解2012年MBA招生情况,新浪商学院频道特别策划“新浪商学院2012年MBA招生访谈”系列节目。本期特别邀请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微博)MBA教育中心的潘老师做客新浪,为考生解 视频:上海外国语大学MBA教育中心招生解读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 讯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MBA招生政策,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今天的新浪直播间。很高兴今天为大家请来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MBA教育中心(微博)的执行主任潘聪(微博)老师,做客新浪。为我们解读一下今年上外的MBA招生的政策,和一些相关的举措。

  欢迎潘老师,潘老师请您跟网友们打个招呼。

  潘聪: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上外,它作为一个语言类的院校,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教育这一块,是做的非常出色,并且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的。但是作为MBA教育项目中的一员,上外它的历史并不长。作为一个新近的成员来说,上外他有一些什么样的办学的优势和特色,来吸引这些学员呢?

  潘聪:就像刚才主持人说的,上海外国语大学MBA首先依托于学校60年的语言和跨文化的优势,并赋予到我们项目中。比如说语言,我们现在有全英文的MBA课程。同时,我们也利用上外的多语种优势,开展第二外语,目前开设的课中,包括日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都是学生感兴趣,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

  另一方面,我们有双语的课程,双语的意思是中文授课,但教材、作业是英文的。如果是双语班的同学,想提高英语,可以参加我们开设的商务英语和英语口语的课程。

  刚刚提到跨文化这块的优势,随着语言的发展,上外在跨文化管理、跨文化沟通这个领域也有了一定成绩。我们现在也是想把这个优势,融入到我们的课程当中。上外MBA课程有专门的模块,开设跨文化沟通和跨文化管理这方面的课程。

  同时,上外在培养国际化人才上有丰富的经验,也给了我们MBA项目很多启发。

  刚刚提到了上外其中一项特色,是基于上外学校本身的优势。第二个特色,我想讲一下,在项目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提出了项目的理念:培养源自于东方的、新一代复合型无国界管理MBA人才。也是我们现在强调的一个使命导向。

  我们办什么样的项目,请什么样的老师,招什么样的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未来学生的一个走向,其实都是这个理念给我们指导。

  第三个上外MBA项目的特色,可以体现在我们的课程上。上外MBA是个综合的MBA项目。但我们在选修课的时候,有一些方向课程可以让同学们自己选择。比如说,我们现在跟上海地区的一些兄弟院校,有一些互补的课程:国际整合营销与公共关系、时尚与奢侈品管理、国际金融与财务管理,和跨国经营与跨文化管理。如果有一些学生,对这几个方向都比较感兴趣,他们不一定要全部选择某一个方向课程,而可以在每个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

  主持人:我们知道,上外要致力于培养一个无国界的管理型人才。对于这种MBA课程,我们觉得它应该是属于一种舶来品。您是如何看待外国MBA课程的一个本土化,和我们现在本土教学环境中,一直强调的一个国际化视野,它的国际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潘聪: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今年刚好是中国MBA教育20周年,九月份的时候,在北京也开了一个庆祝会,回顾这20年的发展。MBA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直向国外学习,然后发觉水土不服,每个MBA的院校,都开始慢慢的加入一些中国的元素,或者说自己的特色到MBA项目中,以满足中国本土的需要,这个就是刚才说的一些舶来品的本土化。

  但是,我们现在很多院校都在强调国际化。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说,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别人比较好的地方,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未来的发展。之前的20年,中国MBA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那么在接下来的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我们可能会面临有很多中国企业,要走到国外去,该怎么做的问题。这需要学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面,能够生存和发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所以从这方面来理解的话,我会觉得,既然要能在国际上发展,首先你要有这种国际视野,这是我相信很多院校,不断的要求国际化,或者是强调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思维的一个原因。

  对于上外MBA,我们会比较对学生这种国际化视野、全球意识的一些培养,但始终会立足于中国,这也是我们理念中提到的“源自于东方”的意思。

  主持人:那么上外它具体有哪些措施,来培养无国界的人才呢?

  潘聪:提到无国界,很多同学都在问,什么是无国界,好像很大,是不是因为没有人用,我们才提的。项目09年刚批下来的时候,我们提出了无国界,其实当时想法蛮简单的,就是考虑到上外多语种国际化的环境。我们当时就想,是不是用“无国界”这个词,培养无国界人才。

  但随着项目不断的发展,我们也在不断赋予无国界的内涵。比如说,刚开始说到无国界,我们提出要培养三无人才。什么三无呢?无语言障碍、无文化障碍、无专业障碍。这是我们一个愿景,希望我们未来的学生,可以在交流层面首先没有语言障碍,能良好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在沟通层面没有由文化引发的障碍。

  后来随着我们项目不断的发展,我们也在想,我们怎么样能更好的丰富这种无国界内涵。我们在不断地思考如何实施的问题。首先是“人”的无国界。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老师。刚刚统计了一下,英文班为例,在一年的课程当中,有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师在我们MBA项目里面任教。在学生这方面,因为项目刚刚开展起步,目前来说我们可能还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但是我们会先吸引国际交换生。比如说全日制班的,我们大概有一半的学生来自于欧洲或者亚洲,这些地区的学生,跟我们全日制的同学一起学习。

  我们希望能提供,国际化的老师和同学这种环境给学生们。同时,我们也关注我们学生,能学到些什么东西。比如说,通过交换项目,让学生走出去,对一些在职班的学生,如果他们没可能出国一个学期,我们会鼓励同学参加一些短期的学习之旅,一到两周的时间,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去了解当地发展比较好,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在八月刚去了瑞典,主题就是“创新”。我们参观的一些企业,在瑞典上的一些课程,感受的一些文化,都是以创新为主的。

  海外交换和短期学习之旅这两方面是我们现在在做的,我们也在跟一些合作院校在商讨,有没有国际实习的机会给我们的学生。这是现阶段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但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成熟,不断需要走出去的时候,我们开始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可能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对中国企业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我们的国际化还有一些新的发展和举措。

  主持人:上外培养所谓三无的人才,确实是一个很新的提法。我们相信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上外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在管理专业知识技能这方面,在师资和课程设置方面。尤其是有没有哪些国际合作的课程,或者是与国外的一些院校,合作的一些项目?

  潘聪:从师资来说,上外现在是用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就是第一个三分之一是我们上外本校的老师。上外的管理学科今年已经是26周年了。在工商管理教育这一块,上外有一定的学科积累。上外来MBA任教的老师必须有博士学位或者高级职称,然后在企业任过职,或者做过咨询项目。

  第二个三分之一,是我们来自国际院校的合作伙伴,他们每学期会从自己的MBA项目执教的教授中,派遣1-2名最受欢迎的老师,到上外教授我们的MBA课程。

  另外的三分之一就是由我们上外的校友,或者是企业人士,组成的实践整合类的课程。

  您刚刚提到一些国际合作,目前我们的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海外交换,学习之旅和双学位的项目。在课程合作方面,其实我们也有关注,比如说上学期,跨文化沟通与竞争力的课程。部分内容是和一所美国院校通过视频一起上的。让中国学生跟美国的学生,积极开展对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