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过劳死”问题该如何解?

2012年10月29日11:21  天津网-每日新报    

  20—60岁是成年人身体和体能的黄金时段,但在一项涵盖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和沈阳等7个城市的调查中,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尽管没有具体数据显示,这是绝对数量上的超过还是人口比例上的超过,但无论是哪种超过,都非常可怕。每年“过劳死”超过60万人,意味着平均下来,每天约超过1600人离开这个世界(《中国青年报》)。

  “有压力时觉得累,没压力时觉得可怕”“加班压力大,不加班压力更大”,这或许是多数上班族状态的真实写照。在一家世界知名调查机构的调查中: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前列。

  看过这些数据,不难理解那些如花的生命为何离去。“过劳死”,词源最早出自经济腾飞时的日本。15年前,医学界才正式为其命名,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的亚健康状态,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现代都市上班族,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成本高,竞争激烈,加班不是新闻,不加班才是新闻,熬夜已是一部分人的常态,而伴随的一些不良的生活活习惯,如过量吸烟、饮酒、喝咖啡等也是导致“过劳死”的原因。每个人都像一根紧绷的弹簧,但弹簧也会永久变形,“过劳死”已经逐渐蔓延成“职场不能承受之重”。今年9月,金山软件一位男员工连续加班一周,趴在办公室桌子上休息就再也没醒过来。此前,该公司将另一名趴在桌上休息的员工当作优秀典型放在微博上赞扬;普华永道美丽的女硕士入职不久就夭折,此前曾一天工作18个小时;25岁的浙江电台女主播郭梦秋心源性猝死……

  每个上班族背后都是一个家,他不一定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但他的离去,一定是这个家庭难以承受的悲痛。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过劳死”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该怎么纾解?

  从个人角度来说,其一,请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一项“年轻人玩命挣钱值不值”的调查中,有30.9%的人选择拿命换钱。但当健康这个“1”都没有时,后面再多的“0”也只能等于零。其二,非常有必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少熬夜,不熬夜,加强锻炼。很多年轻人以为年轻时能扛,能不顾身体地疯狂,事实上,很多毛病就是这样积累下的。

  从法律层面来说,迄今为止,“过劳死”在法律上仍是一片空白。目前,我国法定的职业病目录有10大类115种,“过劳死”不在其中。新的《工伤保险条例》虽然对工伤界定作了调整,但“过劳死”还是被排斥在外。“过劳死”的员工家属除了能从其单位领取到一定的安慰性补偿(抚恤金、丧葬费等)以外,很难理直气壮要求企业赔偿。前面提到的金山员工猝死之后,其公司甚至立即否认该员工加班以致猝死。在出现劳动纠纷时,单个的劳动者往往处于弱势,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之后,才能作为劳动者维权的武器,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维护上班族的正当权益,补上这块法律短板已经不容再拖。另外,对于一些“血汗工厂”“血汗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督察,不能不出事就等闲视之,应重罚或禁止其生产。

  最后,从社会心态上说,很多年轻人之所以拼命工作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一定程度上也是缺乏安全感使然。这种不安全感,有的是出于对实际生活的担忧,但也有很多人是在跟别人对比过程中自己强加给自己的负担,如果你只能买得起80平米的房子,又何必非给自己一个别墅的目标?将心放宽,把事看淡,当浮华纾解,不急一时,着力一世,抱着平常的心态,或许生活会更多幸福。

  本报评论员 龙小梅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