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特级教师作客新浪指导高考语文复习冲刺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5/08 21:23 新浪教育 |
语文教研专家赵大鹏(左)、周京昱(右)新浪谈高考语文备考 2005年高考在即,广大考生进入了最为紧张复习的阶段。为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复习备考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考生在线》栏目特别邀请了语文教研专家赵大鹏、周京昱老师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指导高考语文冲刺复习,以下为聊天实录。 访谈视频:一(宽带 窄带) 二(宽带 窄带) 三(宽带 窄带)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考生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五一长假结束了,不知道大家过的怎么样,我想很多考生一定在忙于备考。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考生在线》栏目特别邀请了语文教研专家赵大鹏、周京昱老师作客,欢迎各位考生就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问题与两位老师进行交流,下面请两位老师跟广大考生打一声招呼。 赵大鹏:考生朋友们,很高兴能够在冲刺阶段和考生们一起研究高考总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周京昱:考生朋友们大家好,还有一个月不到就要上考场了,希望我们今天交流能够助你一臂之力。 高考语文改革趋势及常出错部分解析 主持人:请两位老师给大家讲讲近几年高考语文改革的趋势。 赵大鹏:从全国高考命题范围看,近年来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在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指导下,很多地区开始常识自主命题,比如我们北京自主命题已经开始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那么考试大纲今年又把所有的原来加“*”号,列入本年度不涉及命题范围一些内容都统统化到命题范围之内,这是不是意味着要增大考生的负担?增大试题的总量呢?不是这样的,加“*”号和不加“*”号对高考性质来说都是抽样考试,原来没有加“*”号列入当年命题范围也并不是所规定的点全都考,比如若干点修词方法每年全考,若干中病句每年也是抽样考察,所以请大家在这个上面不要有心理负担,我所听到有一些考生对于“*”号去掉了,特别对于文化常识这部分感觉压力很大,其实高考不考文化常识,仅仅考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和文学体裁知识。另外从试题一个板块来讲相对比较成熟,每一个板块几道题考察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考多高难度都已经进行化,按我们已经搞的一模二模,进行梳理,只要时间进行合理,心理状态调整的好, 方法得当科学,我想最后效果应当是比较满意的。 主持人:很多考生都在询问有关高考语文里面经常出错的地方,还有怎么能拿到高分,两位老师能不能先就这两个集中的问题讲一下? 周京昱:应该坦率的说,对于我们考生来讲,在中文测试当中,每一个板块都有容易出错的地方,就高考的这几个板块来讲,语文基础知识这一部分,成语的使用和病句的判断,这对于考生来讲是个难点,它一方面要求我们考生有一定的积累,比如说成语,到目前为止我相信在老师们的复习之下,带动之下,各位考生已经整理并且积累了相当一部分成语,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成语纳入具体的句子如何运用,历年的高考在成语考察方面,像褒词贬用,褒贬适当问题,范围大小问题,对象是不是恰当问题,再有这个成语是不是符合语境,对这些常见病症类型做一个把握,我想在最后一段时间,它有望使这个题从知识的积累,变成能力的攻关。 病句也一样,首先要求考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储备,也就是高考六种语病考什么,每种语病又分成哪些细类,比如搭配不当,有主谓搭配不当,谓宾搭配不当等等,像一个句子有多种不同表述方式,多种不同表述方式使整个句子搞的令人费解,对于这些细类的掌握考生应该在最后做一个梳理。最重要知识与能力之间搭起一个桥梁,我想在基础知识这两个级上考生就可以变得从容。 此外像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对于我们考生来讲,内容还好办,但是语言方面的考察有些学生觉得不适应,重要的是实词的理解,虚词的应用,这里面除了我们说的积累之外,更重要的是把词放在句中进行有效的推断,结合语言环境把握词的意思,这种临场的推断,结合多种因素来对一个词确认它的意义和用法,在考场上就变得很重要了。所以这种题,是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释放二者的结合,我想在第一卷文言文和语言知识上,这是我们考生常常容易犯的错误。 主持人:很多考生还关心怎么才能使自己的语文得到高分,这个问题两位老师能谈一下吗? 赵大鹏:接着周老师刚才谈的话题我们往下谈,感觉到考题难,感觉到丢分严重,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自己在这块知识和能力掌握上本来就欠缺一些,还有一个原因,这是容易被考生忽略的,就是我们的临场竞技状态和我们的解题思路不正确。假如我们平时大家准备基础都是一样的,差不多的,那么谁在掌握每一种试题的解题思路上能够清晰,能够科学,那么谁的得分率当然要高一点。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很多同学认为第一个板块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第一个题群前两道题没有办法,字音和字形题,没有办法,不会读就是不会读,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其实我们对这两道题命题思路,从而对它的解题思路有一个比较清晰认识,很多同学就能够把平时积累调动起来。比如说字音的问题,它的题点设在两个部位,一个部位是这个字应当读什么音,那就是应当认识它,这个和你平时是很有关系的,你平时不认识就是不认识。第二个部位是读的音调,是读二声,读三声,读四声,这个平时比较中能够唤起我们平时读多音字积累,比完全在瞎蒙状态下答这个题好。第二个字形题,这个词写错了一定在词组关键部位,涉及这个词组讲法用法那个部位我们看它错没错,如果我们理解这个词组的含义,用这个词义审查字形往往是很正确思路。川流不息那个“川”字不能写成川来川去川,谈笑风生的风不能写成风,只要我们冷静的调整自己解题思路是有好处的。 刚才主持人问到考生得高分的问题,我想我们大家比较关注是哪个题做对了得三分,哪个题做错了抛三分,这种方法。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考生忽略一个问题,总体战略上把握分,比如时间分配问题,是拿了一份考题之后就开始忙着一个一个做题呢?还是总的把它看一遍,显然后者具有一种战略意义,就是纵观全局,做到心中有数。还有做到前面要想到后面,时间要总体把握,不能陷在某一个板块中自拔,越着急越不会,越不会越着急,陷在那不动,对后面的阅读和写作很显然有影响,你怎么能拿高分?总的看,每一个板块应该用多长时间,这在我们模拟考试训练中老师都进行过严格训练,都给大家讲过大致的时间分配比例。 举个例子,我们最后作文至少要留下45分钟,最好留50分钟以上,有了这个安排,那么它总体格局掌握住了,从战略上就保持一个发挥自己水平,自己来说拿的是高分。 网友:老师,对于诗词欣赏答题,我从来不知道如何下笔,以至于分数很低,请问应该如何才能提高? 周京昱:诗歌鉴赏要求我们考生有这么四种意识,一种意识是全局的意识,整体的意识;再一种是语言的意识。这两种意识它的作用是让考生能够把一首诗读懂。所谓整体意识,就是诗歌虽然很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一个完整生命力,所以有些考生把某一句孤立的理解,脱离整体来理解这是不恰当的,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整体的把握,局部问题要依托整体得到解决。有的考生可能说我也想把握整体,怎么把握整体?那就是牵扯第二种意识,语言意识,如果一个考生善于把握诗歌的语言,比如说情语,就抒情的语言,比如说论语,议论的语言,因为议论是表达诗人主张的,抒情语是表达诗人情感的,抓住了这些,一首诗的中心就有了,由言揣意,我想是考生读懂一首诗应该具备的两种素质。 那么答题则需要另两种意识,一种意识是审题意识,就是考生懂不懂这个题目在问什么,现在的考题它的题目很少直来直去,它有时候要出一个诗论,比如说“外诗造化,中得心缘”,向大自然学习,从自然景物里引起感悟,实际上这就是平时老师教的,我们训练的借景抒情,或者说融情于景。考生把这个题看透了,这个题本质是什么他才好下笔,有时候考生答题答了很多,但是最后一分不得或者得分很低,常常是由于答非所问,通俗的说他干这个活不是命题者让他干的这个活,审题意识。要想把这个题答对,除了审题意识,看清题之外还要有一种表达意识,有时候考生答了很多字,和答案要的那个要点贴上,这是什么原因?首先说考生是不是按某种规律答题的,命题者那个答案出出来不是命题者想当然,要符合规律,什么规律?阅读一般规律,对于诗歌欣赏一般规律。比如让考生鉴赏一个字,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局部要向整体看齐。我们鉴赏某一个地方美是说它能不能很好反映这个诗歌整体,鉴赏典故等等都有一切原理,如果考生在最后这段时间复习里能够总结出答某一种题鉴赏某 一个点原理,带着这些点上考场他就会有正确大方向,而不是瞎转,最后他离标准答案无限趋近。考生四种意识都具备,我想古诗鉴赏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网友:老师你们好,我是黑龙江老生,两次模拟考试,第一次主观题部分答的好,第二部分作文部分较高,总有拖分地方,如何提高? 赵大鹏:这种比较得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有的时候是没有可比性,看自己丢分也罢得分也罢,是偶然还是必然。有某种偶然性,题目出的自己不熟悉,事后自己全明白了,这样你再考试应当说丢分可能性就不大了。如果有某种必然性,第一次是这类题丢分,第二次这类题也丢分,应该总结自己毛病在哪,下一步怎么努力。 比如刚才周老师谈到诗歌鉴赏审题问题,这就是我们很多考生犯的一个大毛病,审题不清楚,或者不透亮。所有的考题,就我们语文来说,所有的考题,不管是哪个板块都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在考察考生的同时,都对考生的解题思路或者解题方向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比如我们2004年诗歌鉴赏考,说这时候"红杏枝头春意闹"这首诗的如何靠写春色的,就问考生知不知道按照什么方法,什么顺序,同时告诉考生这首诗的内容是描写春色的。我想这个审题的能力,我们在平常训练中比较薄弱,而我们高考中很讲究命题学基本原则,就是在考察考生某种能力同时,在题干表述上必须同时给考生明确解题思路和方向指导、指引。回到我们刚才讲,第一次写110分,第二次考的分数差不多,但是丢分部位不想,我想能够捕捉到这个问题的考生是有心人,下一步具体分析这两次哪些部位不一样,丢分不同。假如第一次在简答题上丢分,第二次不是简答题,是选择题上丢分,我们看看第一类简答题是哪类简答题丢分,选择题是哪类选择题丢分,这样分析、调整结果我们在高考中有可能两类题目都不丢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