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资格考试 > 2006华图 > 正文

2006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一完整辅导(3)

http://www.sina.com.cn 2005/11/15 17:57  新浪教育

  第三节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规律及应对策略

  由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日益完善和规范,在命题中就突出表现为形式上的程式化、固定化,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从历年的真题中把握规律并对未来的命题作出前瞻性的预测。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规律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已经考过很多年了,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把每年的规律都进行统计,对于还是在摸索阶段的题目我们大可不必研究,我们需要的是相对稳定之后的真题,因此我们选择了从2002年至2005年的真题来做分析的模板,大致分析出了如下的命题规律:

  1. 命题的难度日益加大。以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来看,2002年该部分只有文章阅读,没有片段阅读,题目也主要集中在词语、句子填空上,很少出现文意理解的题目,到2005年时,文章阅读已经被取消,而且几乎全部题目都是文意理解,这种变化使考查的内容灵活性更大,考生已经不能单靠死记硬背的语法常识来应对,必须提升自己的“内功”,例如语感、理解力等。再比如演绎推理部分,2002年基本上一些结论型的推理题目,而且推理过程也比较简单,而到2005年时,已经发展到前提型、削弱型、加强型、解释型、评价型、比较型,外加结论型,共七种题型,推理的方法上也不拘一格,考生没有相当扎实的逻辑判断功底是很难做出这些题目的。再例如,原先比较简单的常识判断部分占的比重比较大,可是在2004年、2005年题量上有很大削减,这说明国家在

公务员考试中已经不再看重应试人员的“硬功”,而注重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软功”,这也是难度增大的一个重要体现。

  2. 题量上相对稳定。

  虽然在某些年份的题量上可能有所增减,但从比较长期的迹象显示来看,真题的命题数量基本上围绕着135道上下波动,各部分题量分布分别是:言语理解与表达,25题;数量关系,25题(其中数字推理占10道,数学运算占15道);判断推理,45题(其中图形推理、定义判断、事件排序或类比推理等各占10道,演绎推理占15道);常识判断,20题;资料分析20题。根据这个规律,可以看出,2005年的真题在命题数量及安排上是比较合理的,可以看作是以后命题的趋势和蓝本。

  当然,不排除为加大难度,可能会增加一些题目,但为了保证命题的连贯性以及单份试题的平衡性,一般不会在难度较大的题目上增加题量,比较可能的将是在常识判断部分增加。

  3. 新题型的推出以及法律知识比重的增大

  从2002年到2005年的真题来看,每年相对与前一年总会出现一些新的题目类型,例如今年的大纲中就将2005年新出现的事件排序换成了类比推理。这说明国家试图通过试题的不可预测性来增加试题难度,也说明在国家的命题上更加活跃和不拘成法,这是与招录综合素质而不是应试能力较高的公务员的基本政策走向相吻合的。

  法律知识在2002年就已经占到较大比重,之后一直是公务员考试内容的主要素材,只是每年分布在不同题目上的比重不大一样。这显示了国家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要求公务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知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所以不容置疑的是法律仍将成为以后公务员考试命题的重要素材来源。

  二、行政职业能力的应对策略

  根据上面的命题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在考试准备阶段及实战阶段都能

  够运用的方法和策略:

  1. 注重平时练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从上面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每年都可能出现一些新题型,但是从命题的基本构成来看,有些部分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我们可以事先就对这些部分进行严格训练。我们还必须考虑到这样的事实: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在正规教育中是很少涉及的,很多人没有过专门的训练,在实际考试中往往会无从下手。从这个角度讲,日常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由于题量上也相对稳定,所以如果加强训练将使我们能够把握好时间的分配和运用,从历年的考试经历来看,时间不足是大多数考生的普遍感觉。

  2. 加强常识积累,强化得分意识

  很多人觉得常识判断考的不是很多,所以不会太重视这方面的复习,但从得分的角度上讲,这部分是送分题,考生不应该随便丢弃。当然,常识内容卷帙浩繁,远远不可能全部掌握,但是公务员考试不是在为难人,而只是对考生基本能力的测试,所以常识也不会太偏,这样我们就应该能够把握我们需要的知识,一般来说,在教材中罗列的常识就几乎能够满足考生的复习需求。所以考生应当对这部分资料加以适当记忆。

  3. 分清复习主次,避免全面出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也有自己的不足,反映到题目中就表现为有些人可能擅长于某种题型的解决,有些人则擅长于其他题型的解决。如果不能安排好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容易出现擅长的又重复学习,不懂的依然不懂这样的情况,从而影响到整个考试。所以必须在复习中掌握方法,分清主次,重点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进行学习,对自己已经很熟悉的只要稍微回顾一下即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