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08湖南高考作文:颇具人文性和思辩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8日 16:11   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湖南省长郡中学易小平

  通观2008年高考作文,在一派姹紫嫣红、摇曳多姿的景象中,湖南卷的文题可谓文质兼美、匠心熔铸,颇具人文性和思辩性,给人以亲切雅致、意蕴动人之感。

  首先,从命题形式看,这是一则新材料限体作文。文题先引入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提出材料。接着对诗句进行解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进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进而揭示其意境和哲理:“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最后提出作文的要求:“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显然,这道题介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兼具二者立意限制性和写作开放性的特点。不过,比照06年全国卷的“乌鸦和老鹰”、07年全国卷的漫画“摔了一跤”这两则新材料作文题,湖南题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门槛,给了考生以解读的提示,而又增加了文体的限制,体现出湖南高考作文命题的探索和个性特点。

  其次,从写作内容看,这是一则寓意性思辨作文。诗句出自大家比较熟悉的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首句描写初春小雨,以“润如酥”形容其细滑润泽的特点,使人联想起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二句承上,写小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来描摹初春小草雨后的朦胧景象,既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的景象相媲美,又与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初春时节所特有,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机。形象大于思想。作文中引述的这两句诗,在立意上,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客观而论,除命题者列举提示的三种感悟外,我们尚还可从诗歌意象中涉及的远与近、浓与淡、似有与似无等现象,感悟出其它的哲理,如“整体与局部”、“现象与本质”、“美在距离”、“朦胧产生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物以稀为贵”等等。因此,诗句蕴涵的哲理,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具有更多极的思考角度和多元化的立意。“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文题中启导语的这一结句,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给了考生以选择性、拓展性的提示。变换角度看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再次,从命题思路看,这是一则传承中的创新之题。自04年自主命题以来,湖南卷的作文题贯穿着一条以人为核心的“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的发展轨迹。从04年、05年的话题作文“家庭教育” “跑的体验”,到06年、07年的命题作文“谈意气” “诗意地生活”,再到今年的新材料作文,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且在内容上,分别从人的成长、人的精神,拓展到人的认知层面,显示出湖南题对人的本体性的观照,以及浓郁的人文气息和风格特点。从文题的设置、结构看,先是引入情景,接着诠释解析、启导提示,进而提出写作要求:立意豁然,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这种设题方式,跟05年的话题作文“跑的体验”相似,但在立意和文体上给出了更多的限制。不过,跟传统的材料作文如90年的“玫瑰花与刺”,以及06、07年的全国卷等新材料作文相比,湖南卷作文中启导语对文意的提示,则体现出设题者对文题的思索,既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又传达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当然,如同07年的“诗意地生活”一样,语料或命意不够新颖,亦是其明显不足之处。

  附1:08年湖南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进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附2:2006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

  草色遥看近却无

  古人看月亮,猜想那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人间仙境;但从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那刻起,婵娟的桂宫变成了一个处处坑洼的丑陋的球体。

  仰望星空的人,总认为星星是宝石;但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和地球一样,有灰尘、石渣。

  一块纤尘不染的白布或一块白壁无瑕的美玉,总是代表着完美和纯洁;但当放在显微镜下时,各种微小的细菌与细密的纹络尽收眼底。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生活中,眼睛也可以欺骗你。

  同一样事物,人们在脑中想象的和实际中存在的有很大差距。在很远的地方看与在很近的地方看,同样有不小的距离。记得有一年暑假,妈妈带我到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导游遥指一片山头,说那里是电视剧《还珠格格》拍摄地,我和妈妈都很激动,那漫山如茵绿草和悠闲的马匹正是我们这种在都市樊笼里的人心驰神往的。我们顶着大太阳奔到那座山上,定睛一看不禁大失所望。远处看大片的绿草实际上只是三三两两的直立在贫瘠的土地上,俯身看草下土地,各种各样的昆虫清晰可见,那些马匹臀部还有厚厚的马粪,不断甩着尾巴驱赶成群的牛虻。这就是人间天堂?一座山上的草地与马匹,只隔着几百米远,便可以有如此大的不同,更何况那与地球相距几万里甚至几光年的月亮星星,以及比肉眼分辩率小一千倍的显微镜下的世界?

  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样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如果人们不能多角度多方面统筹看待问题,同样会闹出笑话。一家纺织公司新进了一种布,当拿到董事会桌子上时,桌子东边的人说它是红的,而西边的人说它是黄的。当桌子两边的人互换座位以后,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刚才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只看到了布的一方面。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多角度看问题的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总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为”固然不可,但“目见耳闻”不是全部。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想做一个智慧的人,就应当远观近看,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分析万事万物。惟有此,才能成为生活的智者。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08高考最新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