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业规划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9日 20:23   新浪考试

  十一 谈谈学业规划的问题

  2005年4月 中国学业规划网

  关键词:学业规划 因材就学 职业(事业)发展效率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学业规划这一新型人才成长观念的介绍和论述,深刻地指出当前我国普及这一观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业规划的概念是指:人才成长主体对与其事业(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安排和筹划。具体来讲,是指人才成长主体通过对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和社会未来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阶段性职业(事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等)制定学业发展计划。换言之,就是人才成长主体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以最小的投入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进而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业规划”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成长观念,在我国的推广还刚刚起步,为了尽快地让社会接受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全新观念,本文拟就这方面进行粗浅地介绍和探讨。

  一 学业规划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学业规划,有些学者称为中学生人生规划,或者职业规划,在美国称其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日本则称为进路教育。但就其内涵来看,是指规划主体根据自身的天赋、兴趣及未来社会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业及职业(事业)发展生涯,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规划者的人生事业(职业)发展效率,也就是以最小的经济、精力及时间的投入来取得事业(职业)上的成就。虽然说学业(职业)的选择和筹划是人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但显然不是人生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婚姻、家庭、社会交际等等方面。显然,用人生规划这一定义就失之宽泛。另外,虽然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学业规划的主体人群是初中毕业后的学生,(因为在我国,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其发展方向开始分流。)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智慧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感到终身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每个人为了自身事业(职业)的更好发展,或者为了开辟新的事业(职业),就必然要进行知识的更新,这里也有学业的选择和安排以及如何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三者关系的问题,于是对人生规划加以中学生的定语,也就必然没有包含上述内涵。而职业规划则侧重于学业完成时或取得职业后对职业发展的筹划和安排。因此就学业的筹划和安排这一方面来讲,只有学业规划能准确地定义出这一内涵。从经济和效率的角度来看,未来干什么取决于现在学什么,学业的选择是人才成长主体最大限度开发自身事业(职业)潜能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环节,因为只有学其所爱、学其所长、学以致用才能让人才成长主体避免走人生事业(职业)发展的弯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成长主体的事业(职业)的发展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业规划乃是职业的战略规划。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业规划的完整概念应当是:学业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而其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具体来讲,是指在求学者完成文化启蒙阶段的学习以后,也就是在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的源头上(一般为初中毕业),通过对求学者的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正确认识,确定其人生阶段性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路线,然后结合求学者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等)制定学业发展计划,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时间、精力、资金等)获得阶段性职业目标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换言之,就是通过解决求学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等问题,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时间、精力和资金)通过学习成长为满足阶段性职业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业规划是通过升学决策与学业管理来实现和完成的。升(求)学决策与学业管理是学业规划的具体化与日常化,升(求)学决策是指中学毕业生(求学者)在升(求)学时对下一阶段学习专业、学校与方式的选择,而学业管理则是通过学生对自己每天、每时每刻的学习计划与安排,通过品德修养、智力开发、身体锻炼及其他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确保其完成学业后,成长为适应社会经济(人才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进而顺利实现自己的阶段性职业或事业目标。一些比较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许多职业规划理论都讲设定职业目标,然后根据职业目标制定奋斗计划,但这里讲的是阶段性职业目标,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提出的阶段性职业目标与职业规划中的职业目标是有区别的,阶段性职业目标重在阶段性,也就是说,个人发展的某一具体阶段是什么目标?这与个人的职业理想或最终的职业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人说他毕业后要当企业家,但他由于没有资金和技术,只能通过雇员完成个人经济积累,然后才能考虑向企业家发展。那么这时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学毕业后以雇员的身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而我们学业规划的目标首先是服务于这一毕业后立即从事的职业,并不是最终理想。这就是阶段性目标。先实现阶段性目标,然后再从阶段性目标继续向更高目标发展。这就是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那么为什么要在我国提出学业规划这一观念呢,它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是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具体来说,在人才成长(教育市场)方面,初中毕业后你可以选择考高中上大学以成为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也可以选择读职业高中、中专学校或技工学校成为一线工作人才。从1990年代起,国家先后取消了对中专生、技校生等非普高类的高中阶段学生参加高考的政策限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大学由普通高考的独木桥变成了成才的立交桥。2001年国家取消了对参加高考者的年龄限制,你可以在你认为最合适的时候参加高考。这就为人才自主地规划和经营自己创造了客观条件。比如,我现在经济困难,无法完成学业,我可以先打工挣钱,待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时再继续学业。总之我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灵活的选择进行学业的时间。从而避免在发展过程中陷于绝境!而教育部今年即将在普通高中推行学分制的决定则给了中学生们更大的规划和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规划人生。可见,我们在规划自己发展的过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由和越来越大的权利。在人才配置(人才市场)方面,先有1980年代的停薪留职,再到1998年后,国家对高校毕业生不再分配工作,学生可以自由地在人才市场上选择职业,人才配置的市场环境得以建立。这样以来,人才成长主体(中学生及其家庭)在规划学业和学业完成后职业的选择方面有了完全的自主权,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成长(教育市场)、配置(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基本建立。可以认为,我国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就使学业规划的可能性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现实也给我们带来了规划自己学业的责任和风险!首先,对于初中毕业后的学生,当他选择了学业后,就要承担该学业完成后在人才市场上找工作的责任。你在拥有了自主择业权利的同时,也就承担了把自己在人才市场上推销出去的责任。其次,你进行学业时还要付出经济上的代价,1994年国家并轨招生后,大学教育全部收取学费,而1999年国家提出高校扩招政策,又是大幅度地提高学费水平。高中阶段因为是非义务教育阶段,也在主张由人才成长主体承担一定的教育成本。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实现以下目标就成了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这一目标就是既能保障你在选择学业后顺利地就业,学以致用;又能确保以合理的经济成本顺利地完成学业,不会在进行学业时因经济问题而陷入困境。于是,学业规划的必要性也就应运而生!它通过人才成长主体对自己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等做出科学合理地决策,进而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然而,许多中学生及其家庭并没有意识到学业规划的重要性,只是按部就班的上高中考大学,有的家长因为没有经济能力供孩子上大学,竟然走上绝路。他就没有意识到可以让孩子先打工挣钱,待其经济能力允许的时候仍然能继续学业(上大学)。这真是令人扼腕叹息。还有的在选择学业时随大流、赶时髦,结果家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学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在这里,笔者强烈建议,作为人才成长主体的中学生及其家长,必须审时度势,尽快引进学业规划观念,以实现认识上的与时俱进,与势俱变。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