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需要的是市场主导下的扩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9日 20:23   新浪考试

  六 我们需要的是市场主导下的扩招

  2008年1月7日 张恒亮的博客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8年《社会蓝皮书》称:2007年有一百万大学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但高校扩招不能停。此论引起世人的再度疑惑。高校扩招政策自出台以来,就饱受争议。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同时出现,这一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与高校的扩招政策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为此,教育部才于2005年提出了中职扩招的政策,对于高等教育,重点工作则放在了提高质量上。但社科院提出高校扩招不能停,必然让人们更加迷茫。新华网已有论者称:再扩招,大学生还怎么就业?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扩招这一问题呢?

  在笔者看来,扩招问题的要害并不在扩招本身,而在于实现扩招的方式。扩招是必然的,十七大报告都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扩招乃大势所趋。但它是不是就由政府部门发个文件,多编几个招生计划,各学校多招几个学生来实现呢?除此,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我认为是有的。这就是由市场主导的内生性的扩招。何以见得呢?

  众所周知,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力量。人才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它的配置也应当遵循市场规律。但就目前来看,我们的人才市场至多是一个半吊子市场。怎么讲呢?我们目前关注的仅仅是建立和完善人才的配置市场,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它仅将目光放在了人才的流通领域。须知,没有人才生产(开发)领域的市场化,人才市场终究是不完善并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的。什么是人才的生产(开发)市场呢?这就是求学市场或者教育市场。其中,学生及其家庭为需求方,学校及各类培训机构为供应方,商品为教育服务。当然,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小学到初中的基础教育阶段不在此列。它一般是指初中后的高中及以上阶段的教育。在此市场中,初中毕业后的学生及其家庭自主地选择专业和学校,毕业后学生自主选择职业。从本质上讲,学生及其家庭就相当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不同的是他们经营的是人才而不是普通商品。他们首先选择适当的学校和专业,然后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将自己开发成某一岗位上需要的人才,进而将自己作为人才在人才市场上自主销售。学校在这一过程中相当于来料加工型企业,它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教育服务,进而将学生开发成为学生预先设定的目标人才。这就是目前我国人才生产领域的体制环境。

  在这样的体制环境下,一个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初中毕业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未来人才市场的供求态势选择适当的学校和专业,学校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及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自主设置专业、招收学生,政府通过对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这样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的人才需求结构也将升级,即社会越来越需要大量的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者。由于每一个学生及其家庭都是根据未来人才需求的变动趋势选择自己的职业目标及学业路线,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认识到学习及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专业与学校不断学习。各类学校或培训机构则根据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求学需求,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进而实现由市场主导的内生性扩招。这种市场主导的内生性扩招以学生对自身特点及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把握为主线,他们通过科学地学业规划,选择合适的学业,进而将自己开发成市场需要的某类人才,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的问题。这就为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运营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

  反观目前的教育现状,与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相比,在体制与观念上,依然存在着严重地滞后。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市场化的要求,学生在学业规划的基础上自主地报考学校和专业,学校则按照自己的专业定位及录取标准自主地选拔学生。但现实是学生选择的自主权受到政府组织的考试成绩的严格限制,因而更缺乏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利意识。学校既不能自主的设置专业,又不能自主地招收学生,都要听命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招生计划。甚至可以说,教育领域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府提出扩招,编制大量的招生计划,大幅度地提高大学学费。从短期来看,政府实现了拉动内需的经济目标,学校获得了巨额的学费收入,学生获得了大学文凭。但很快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经济泡沫。学生及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消费并不是最终消费,它本质上是一种需要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四年之后,当学生发现巨额的投入并没有换来预想的回报时,就失去了继续投入的信心。近几年“读书无用论”的再度兴起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更为严重的是,它将本由市场自然形成的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一再扭曲,人为的造成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就是近年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同时存在的现象。造成这一弊端的根源就在于计划经济下的全能政府观念,它导致了现行体制内各行为主体责、权、利的失衡。政府在扩招的过程中,拥有太多的权力,却承担太少的责任。政府部门有制定招生计划的权力,有设置专业的权力,但学生按照政府的计划学成毕业后,政府却并不承担安排学生就业的责任。与之相对,学生和学校则拥有太少的权利,承担太多的责任。其结果是学生和学校既严重地缺乏权利意识,更严重地缺乏责任意识。以至于学校为了逐利毫无顾虑地借债扩张,学生则退化成了幼儿园的小朋友,需要学校的严加管制。学生及家长在错误观念的指导下,一味地、盲目地为升学而学习,以为只要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结果呢?考上大学后便没有了目标,浑浑噩噩四年之后,陷入毕业就失业的个人发展困境。

  形势逼人,教育体制及观念的革新再不能徘徊不前了。必须尽快取消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将专业设置权及招生自主权还给高校,改革统一高考的模式,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进而实现学生、学校、政府等各行为主体的责、权、利的统一;引导他们树立市场主体意识,科学地行使权利、承担责任,以争取自己的利益。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