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知识大盘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4日 23:39   新浪考试

(十九)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1.历史

  (1)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4)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5)建国初合理调整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以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1953年~1956年,我国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其中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较慢,各部门发展不平衡。

  2.政治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抑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我国民族独立的经济和人民不受剥削的经济体系。民族经济的发展要以政治独立为前提,只有国家享有独立主权,人民享有基本的生存权,才能行使自己的发展权。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和哲学道理。

  (3)现今大力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4)联系有关时事,正确认识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更不应对立。贸易自由并不意味着进口失控,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外国存在较大差距时,更应对进口严格控制,以保护国内工业的正常发展。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民族工业有何影响?中国民族工业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同时,怎样才能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联系时事,正确认识走私是冲击民族工业的祸水,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认识打击走私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二十)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西部开发

  1.历史

  (1)近代对西部的管辖和西部人民的斗争:

  19世纪70-80年代,云南、西藏、新疆人民抗击英俄的侵略。

  1875年-1878年,清政府派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

  1913年西藏地方政府与英印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遭到北洋政府的拒绝。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转移到西南。许多近代工业企业先后从华北、华中迁到西南、西北各地,增强了后方的经济实力。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内蒙古人民进入了生活、生产的新时代。

  (2)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地区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西部地区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革命或土地改革。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

  “一五”计划完成后,西部地区修筑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及宝成铁路,这些交通路线沟通并加强了西部和内地的联系,加速了西部的发展。

  1957年-1966年,我国对西部的开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包头钢铁基地建立,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建成,成昆铁路开始修建。

  1966年-1976年,国民经济在动乱中缓慢发展,西部地区建成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89年葛洲坝建成,四川西昌、甘肃酒泉成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

  2.政治

  (1)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西部大开发要集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农、林、牧、交通运输业,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工业;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西部人民自身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搞活边境贸易。

  (2)“十一五”期间要突出重点,搞好开局,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争五到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使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

  (3)要集中力量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国务院已颁布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国家将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

  3.地理

  (1)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自然环境相对处于劣势,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多为山地、高原、沙漠,不利于农业生产;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消费市场不活跃;地处内陆,交通不便;教育落后,科技对经济影响较小;近代工业起步较晚;市场经济发育较晚,经济结构单一。

  (2)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利因素:自然条件方面,拥有丰富的能源、原材料(如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利资源等)和广阔的市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发展边境贸易有利。社会条件方面,西部大发展时机成熟;国家政策的优惠与支持,东部人民的大力支持。

(二十一)土地政策演变问题

  1.历史

  中国共产党依据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社会矛盾的变化,制定了符合当时革命和建设实际的土地政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作用。

  (1)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了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3)1950年,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2000年,中共中央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延长30年。

  2.政治

  (1)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体现了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的原理和工作方法。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3)农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4)搞好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体现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的原则。

  (5)国家决定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延长30年,是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具体表现。

  (6)中央召开有关会议,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体现了政府行使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国家职能。

  3.地理

  结合我国国情,掌握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特点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随着人口增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锐减,1990年我国把每年的6月25日定为我国的“土地日”。

(二十二)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1.历史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误,但总体上是好的。

  (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着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50年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采取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毛泽东从革命根据地合作运动的实践经验和延安大生产运动的成功经验出发,提出:依靠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可以形成新的生产力,发展合作社就能增产,合作社规模越大越有优越性。因此,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到1956年底,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实质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1959年8月,中央在北戴河举行会议所作出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化是形势发展的必然,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兵学商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它的核心是以提高公有化程度来扩大规模。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把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一项长期经营制度稳定下来。

  2.政治

  (1)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当前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要稳定和完善党的农村各项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还要增加对农业投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