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5日 17:21   新浪考试

  6.物质结构

  (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导读】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要更好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必须熟练掌握物质的结构。

  【试题举例】(2008·广东)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2

  【答案】B

  【解析】本题较难,考查的是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关键是对周期表熟悉,由题干可推出XYZ3为MgCO3或NaNO3,再对比选项可知B正确。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导读】要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弄清元素性质随着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最外层电子数目多少及原子半径大小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试题举例】(2008·全国Ⅰ)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SiO2 CsCl CBr4 CF4     

  B.SiO2 CsCl CF4 CBr4

  C.CsCl  SiO2  CBr4  CF4 

  D.CF4  CBr4  CsCl  SiO2

  【答案】A

  【解析】物质的熔、沸点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晶体类型有关,一般地,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本题考查了四种晶体类型判断及其熔点高低的决定因素。对于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来讲,此三种晶体的熔点与构成它们的微粒间的半径大小正反比,即微粒间的半径越小其熔点就越高;而对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来讲,其熔点高低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中SiO2是原子晶体,熔点很高,CsCl为离子晶体,熔点较高,CBr4与CF4为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显然CBr4的熔点高于CF4,故以上四种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正确顺序为SiO2>CsCl>CBr4>CF4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导读】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标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是这部分的重点内容。

  【试题举例】(2008·全国Ⅰ)已知:4NH3(g)+5O2(g)===4NO(g)+6H2O(g),ΔH=-1 025 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二)

  【答案】C

  【解析】此题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图象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属于中档题。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通常有浓度、温度、压强。此反应是一个正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放热反应,结合图象信息可知,A中升温可加快正、逆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且温度越高,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但平衡会往吸热的逆方向发生移动,导致NO的含量减少,A项图象所反映的信息是正确的,而C项图象所反映的信息是错误的;B中增压也可加快正、逆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且压强越高,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平衡会往气体分子数减少的逆方向发生移动,导致NO的含量减少,显然B项图象所反映的信息是正确的;D中使用催化剂可同等加快正、逆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平衡不会发生移动,图象所反映的信息显然是正确的。

  9.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4)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

  (5)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6)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7)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8)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导读】离子反应、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电解等是高考的热点。要关注酸式盐的酸碱性与电解质的电离、水解程度的关系。

  【试题举例】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V(NaOH)=0时,c(H)=1×102 mol/L

  B.V(NaOH)<10 mL时,不可能存在c(Na)=2c(C2O24)+c(HC2O4)

  C.V(NaOH)=10 mL时,c(H)=1×107 mol/L

  D.V(NaOH)>10 mL时,c(Na)>c(C2O24)>c(HC2O4)

  【答案】D

  【解析】考查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NaHC2O4溶液显酸性说明HC2O4电离产生的H大于水解产生的OH,并非说明HC2O4完全电离。由于草酸是二元中强酸,HC2O4不能完全电离,因此,NaHC2O4中H浓度小于 102 mol/L,A错。当V(NaOH)=10 mL时,溶液中的溶质可看成是Na2C2O4,而此时溶液显碱性,C错。当V(NaOH)<10 mL时,可能使溶液显中性:c(H)=c(OH),此时电荷守恒:c(Na)+c(H)=2c(C2O24)+c(HC2O4)+c(OH),因此c(Na)=2c(C2O)+c(HC2O24),所以B错。当V(NaOH)>10 mL时,溶液可看成是NaOH、Na2C2O4的混合溶液,D对。

  【试题举例】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答案】C

  【解析】pH之和=14时,溶液中电离出的H浓度和OH的浓度相同。如是强酸和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若是一强一弱,则弱电解质由于尚有未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过量。A中pH>7,因为氨水过量。B中pH=7。C中pH<7,因为CH3COOH过量。D中pH>7,因为氨水过量。

  【试题举例】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 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原理及其简单计算。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时,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阴极反应为2Cu2+4e===2Cu,则有关系式:O2~2Cu,可求得生成Cu的质量为0.010 0 mol×2×64 g/mol=1.28 g,故答案选B。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