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教学、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丰厚的奖学金,这就是港校与北大清华等名校争抢优质生源的“法宝”。内地学子趋之若鹜报读港校也正是看到上述优势,港校的国际交换生制更是成为最大吸引源。
2006年的广东状元孙贝贝说,她选择香港中文大学的原因就是交换生课程。“在香港学习一年便可通过交换生制度去国外读书,比留学便利更有效。”
今年港校大范围迎来首批本科毕业生。他们在港校“苦炼”四年后,是否拥有令人艳羡的工作?他们的前途究竟怎样?性价比究竟值不值?信息时报记者采访多名四年前入学的高分考生,通过他们现身说法。
实现梦想型
孙贝贝:
“出国留学是我的梦想”
孙贝贝是2006年广东省高考状元,她当年毅然选择赴港求学,本科四年转眼过去,孙贝贝自言“变成一个更好的人,离理想中的我更近了”。孙贝贝说,自己在香港中文大学四年本科时光足称快乐。记者电话采访孙贝贝时,她正在香港中文大学处理毕业和留学事宜。今年9月,她将远赴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这几年我也一直在努力的”,在孙贝贝看来,港校虽然资源充足,学风自由,但有些资源和机会还是要学生努力争取才能获得,例如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自动获得书院奖学金,孙贝贝就一连两年获得此奖,最近更获得名额不多的书院研究生奖学金,如此一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孙贝贝的留学资金压力。另外,学校开设了多种选修课程,贝贝曾选修了法律课,之后就对商业法产生兴趣,于是在申请国外大学硕士课程时,也向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递出了申请书并获录取。
孙贝贝一直紧记自己选择港校是出于扩大国际视野,提高学业且培养良好思想素养的考虑,因此在香港中文大学求学期间,她曾连续两个暑假参加书院组织的国外交流活动,大三时更在加拿大完成一年交流学习。这些“外走”历练也是贝贝期待的留学预演。
刚到香港中文大学的时候,孙贝贝确实想象过选择清华北大的结果,但在香港生活越久就越不会再去怀疑自己的选择,“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的四年很快乐”。她选择港校主要目标是扩大国际视野和提高学业,“现在这些目标都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必要苛求更多。
回想当年决定,孙贝贝没有后悔过。她表示,赴港香港读书扩大视野,提高学业和思想修养的目标已经达成。
临近毕业季节,据孙贝贝所了解,当年这些内地同学已各有出路,其中大部分选择留港工作和出国深造,还有一部分回到内地就业。
出国留学是孙贝贝一直以来的目标,“比较想多见见世面,到各地走走”。在香港中文大学求学期间,孙贝贝就为留学准备:参加交流计划到加拿大交流学习一年,暑假参加学校与国外高校的交流活动。孙贝贝主要兴趣在金融专业,可本科主干课程是精算没有深入全面教授金融专业知识,因此孙贝贝希望通过深造补足金融专业的全部技能。去年9月,孙贝贝着手准备留学,至今收到国内外5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孙贝贝选择了牛津大学金融经济专业1年硕士课程,课程今年9月底开学。孙贝贝计划,通过攻读硕士课程试探金融专业的深浅,再考虑毕业后是就业还是攻读博士学位。无论走哪条路,都希望能够进入情有独钟的金融领域。
感言:
到香港中文大学读本科是出于扩大国际视野的考虑。这一步比同龄人走得好一点,而到牛津深造,离自己的理想走近一步。
在国外多呆几年多见见世面,最后始终会落叶归根回到中国。还是想到香港工作,或留校教书或捐资助学,将来一定会选择合适方式回赠母校。
支招:
两地择校
贵在适合
今年高考即将进行志愿填报,孙贝贝提醒考生,选择学校要重视适合而非挑选优劣。她认为,内地高校教育系统、注重基础,而港校与西方教育接近,具备国际视野,注重创新精神。而后者较为适合自己,因此就算当年没有统招这条路,自己还是努力会争取入读港校。
她认为,一流学校的教育实力其实相差不远,学生只要努力学业都能得到进步,因此学生选校时更应考虑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以此作为选校参考。“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风气和环境”。
投入产出型
陈炉青:
到港校读书 毕业3年赚回来
“许多人感觉港校读书每年10多万太贵了,其实我自己算了算投资回报,如果留在香港工作,不出三年就能赚回来了。”陈炉青是香港大学2010届毕业生, 四年前她从珠海一中毕业,而今已经成功进入香港的一所投资银行工作。回忆自己的选择,她感慨良多。
四年前的高考,陈炉青考到了845的高分,本来已经通过自主招生拿到了复旦大学的入场券。但是当年港校的橄榄枝让她心猿意马,港校又不占志愿,何不试试呢?“当时的感觉是港校机会多一些,国际化多一些,国际排名也比较靠前。”而唯一让她考虑的就是学费问题。“我没有拿到奖学金,以港大四年下来40多万的学费,已经可以到国外大学读书了。”和父母考虑了一下投入和产出之后, 她还是最终选择了港校。
“比较吸引我的还是与国际生一起活动。”陈炉青说,港大机会比较多,可以到国外当交换生,当时她就是申请了一个项目,获得1.5万元的资助,然后远赴加拿大留学。比较遗憾的是,由于性格恬静,她来到港大圈子也仍然是内地同学占多数,而内地同学又比较少。“如果在内地高校读书,可能人脉会更广一些。”
四年的大学时光很快结束了,她认为,香港的企业或者外资企业不会像国企那么懒散,能够学到东西,也有发展的前途。况且,家在珠海,邻近港澳,爸妈也支持她留港工作,她便安心在港寻找就业就会了。“香港社会可能并非靠关系,还是比较倚重个人实力。”
最后,陈炉青被一所投资银行雇用,起薪接近两万。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四年的学费大约是45万,而按照目前的起薪计算,一般2~3年就能够把学费给赚回来了,“所以我感觉这个投资和产出还是能够接受的”。
渐渐港化型
陈露丝:
毕业扎根在原来的“跳板”上
2006年,来自深圳的高考考生陈露丝手握中国地质大学珠宝专业通知书,但最终选择到香港教育学院修读中学英语专业。今年毕业的她,即将成为香港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选择去香港,一个是因为家在深圳;二来也希望把香港当作出国跳板。”
从开始要当香港作跳板到最后要扎根,陈露丝说,“四年浸淫,从香港人身上学到的职业规划方面的思想正渐渐拉开了自己与内地同龄人思想距离。”在教院,班里有不少30岁以上的社会人士回炉进修。陈露丝很佩服他们敢于改变生活状态进行增值。相对而言,她反而担忧起内地的同龄人,“有时候跟以前的高中同学聊天,他们说想读研之后再出来工作,但是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有些人更不切实际,比如想考心理学研究生,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读完出来的出路,读书起码是要养活自己的!在香港人眼中,尤其对于我们这种社会学科,经验第一,学历反而变得次要,他们不会为了考研而考研”。
大四那年,她面试了三四所中学之后就被聘用了。由于之前实习表现优秀,她最终被之前实习的一所中学聘为英语老师,她和同学合租6700元的一套房子,月薪2万以上,足够开销。
谈到自己的人生规划,陈露丝已经运用起香港人那套“实际”观念:先工作几年,存钱继续读书。
“在香港教中学,本科学历是不够的,起码是硕士”。陈露丝说,在香港求学的最大感受是实践高于一切,“因为那所中学的校长知道我的能力,才聘用我的”。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