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应推行综合评价给状元崇拜降温

2013年06月25日10:53  河北日报    

  □雷泓霈

  这几天,随着高考[微博]成绩的公布,各地的高考状元也相继“出炉”。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对“状元”的炒作、一些大学对“状元”的争抢再一次吸引了社会的关注。而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也成为年年议论而又常说常新的话题。(据6月24日多家媒体报道)

  一名考生成为高考状元,当然是一种成功,别人表示赞赏、羡慕也都在情理之中。可时下,人们的这种态度越来越有走偏的趋势。很多媒体、家长[微博]、学校,纷纷将高考状元当成“模特”,当成唯一的标杆,对高考状元崇拜有加,他们的学习方法似乎成了“秘笈”、“宝典”,有关学校更是借“状元”大肆宣传、炒作,宣扬自己的“巨大成功”。说到底,这仍然是“分数至上论”的表现,无疑在特意强调,“分数好才是唯一的好”。因此,在“状元崇拜”热潮中,我们有必要“老话重提”,以综合评价标准给“状元热”降温。

  所谓综合评价,就是用“无数把尺子”来衡量、评价人才。具体而言,就要在考察分数的前提下,将对创造能力、协调能力、想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情商发展、心理发展等的评价,纳入评价范围。这也正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意强调的改革方向:“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现实当中,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这样的例子:有的上技校的孩子,在全国性的技能比赛中得到了金奖;有的孩子分数不高,却并不妨碍他具有爱心,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这何尝不是值得骄傲的事业和成功?看到他们,我们就能深切体会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也能理解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必要和重要。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有关综合评价的制度,可在教育实践中,这一改革方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很多学校宁愿让孩子继续沉溺在“分数至上论”之中,也不愿意进行大胆尝试;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创造能力,乃至独立的思维仍然不被欣赏、不被重视。分数,仍然是评价教育的唯一标准,仍然是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做法已经形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教育文化,这实在是教育的不幸。“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如何树立科学、开放的人才观,打破“分数至上论”,如何树立良好的教育生态,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到实处,鼓舞更多的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人尽其才、各展所长。这应该是比“状元热”更热的话题。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