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19岁的甘肃武威小伙儿刘军今年考取了兰州交通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先拿到了寄有手机电话卡的EMS邮件,现场交了50元钱,打电话注册开通了兰州的手机新号码后,才领到了录取通知书。
(9月9日《中国青年报》)
本来,新生办什么卡、选择哪家运营商的服务,完全是属于自己的权利,岂能以取通知书相要挟?
大学新生之所以成为各方竞相争夺的对象,主要是因为这一群体虽数目庞大但权利意识相对淡薄,处于主张权利的边缘地带:要么遭遇侵权却很难坚定主张自己的权益,要么被侵权却根本不知情。这几乎已经成了时下许多大学入学之初的常态。
学校作为新生信息的掌管者甚至是新生权益的代言人,往往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尽管兰州交大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学校“未与中国移动公司就校园信息卡有合作事项,学校也未曾邮寄校园信息卡”,但是,对这一多年相延成习的痼疾,学校却并未预先防范并约束,对泄露甚至买卖学生信息的行为也未加重视。
新生不是商业案板任人宰割的鱼肉。无论企业,还是学校,都不该搞这样的合谋,因为其损害的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信任关系。
胡印斌(媒体工作者)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閺傜増姘拃锔俱仛閿涙矮鎹㈡担鏇熸暪鐠愬綊顣╁ù瀣兊缁併劋绱伴崨妯肩搼楠炲灝鎲¢惃鍡曡礋鐠囧牓鐛ラ敍宀冾嚞閸曞じ绗傝ぐ鎿勭磼閻愮懓鍤潻娑樺弳鐠囷附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