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毕业3年年薪30万 6家单位抛橄榄枝

2013年10月14日07:30  中国青年报    

  高职学历,毕业3年,电视招聘现场6家用人单位同时抛出橄榄枝,年薪30万……最难就业季,这样的经历听上去有些天方夜谭。在近日播出的《非你莫属》节目中,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09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张东东,一举成名,实现职场上的华丽转身。

    “我热爱销售,并且享受销售带给我的荣誉和成绩。”当听到电视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郑宝成老师有些吃惊,“这不是我们班的学生嘛。电视里,淡雅的白底青花套装、自信的谈吐,可不就是张东东!”招聘现场,张东东自信得体的交流,展现出的营销才能令现场的老板们刮目相看。用人单位给她的评价是:“有激情、有目标、有方法,是个好销售。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颗进取之心”。

  最终,在节目现场,张东东被南京通灵珠宝总裁沈东军以年薪30万元的高薪抢走,创下《非你莫属》栏目开播以来,现场招聘年薪最高记录。当他开出的30万元年薪受到其他老板的质疑“破坏薪资体系时”,他说了一句话:“可以有例外。”沈东军表示,他从来不因学历而歧视求职者,更看重的是求职者自身的能力。

  虽然一炮打响,在高兴的同时,老师们也紧张:电视节目中的豪情万丈,现实里薪水能不能兑现?岗位适不适合?系主任和班主任准备亲自跑到南京一探究竟。

  “是真的,工资和岗位都不错!”已经在南京通灵珠宝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张东东,见到老师掩饰不住兴奋。她目前已经开始了系统培训,刚刚完成11天的基础培训,接下来还有为期3个月的培训。今后,公司将安排张东东负责渠道开拓业务,发挥她的销售专长。

  2009年,张东东大学毕业,加入求职大军,“就业市场一直都是买方市场”,出生在农村,父母无法提供太多帮助,张东东第一份工作薪水很低,并且到处奔波,“有一次坐硬卧十几个小时去呼和浩特,单位每天食宿限额40元,坐公交车都得精打细算,终于找到一个20元一宿的小旅馆,感觉如同雪中送炭,睡到半夜,觉得被子里有东西在动,掀开被子,一只老鼠跐溜一下从被子里钻出;第二天仍然舍不得退房,因为很难再找到这么便宜的旅馆了,晚上睡觉前,床头放了老鼠夹子,夜里老鼠被夹住,守着老鼠尸体过了一夜。”

  尽管薪水微薄,但张东东自己花钱上了礼仪课、心理课,让自己更适应当时的岗位。毕业一年之后,东东跳槽到一家团购网站,工作中,她依旧不惜力气并且讲究方法:曾用6个月做到销售冠军,并连续两年保持记录。张东东说,她最值得拿出来一说的就是,工作中的客户100%都成为她生活中的朋友,主动为她提供各种资源。

  张东东是90后里的打拼一族。她平时基本的作息是:早上9点准时到公司,每天下午2~3点吃午饭,晚上9~10点吃晚饭,睡前坚持看书。周末她会拿出一天跑客户,平时还会报培训课程自我学习;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张东东个人业务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毕业之初,张东东就给自己定下目标:30岁时年薪30万元,做高管,不管工作顺利还是波折,目标从未改变。

  节目播出后,张东东父母、老师、同学的手机都成了热线电话,她自己更是接到不少学弟学妹的咨询:怎样才能找到高薪岗位?东东给他们的答复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不虚度”。

  “我上的不是名牌大学,但是学到的东西并不少”。刚入大学,张东东就参加学校的辩论协会,辩论协会活动很多,最频繁的时候,周周都有辩论赛,紧凑的安排,让张东东过得非常充实,并且提升了表达、逻辑思维等综合素质。大二的时候,她已经是院系两级辩论协会主席,经常带着低年级的同学到处参加辩论赛,她还兼任了班里的团支书,为同学们服务的工作比较多,表面上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对个人能力提升帮助很大,“换位思考、一样话两样说”都是从这些活动中琢磨出来的。

  卖饮料、发海报、促销电磁炉……大学里,很多工作张东东都尝试过,记忆深刻的是卖饮料,寒冬季节,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到小区,在小区门口摆摊卖饮料,冻得手都伸不出来,还得想办法吆喝,招徕顾客。“虽然这些工作都非常普通,甚至有些卑微,如果踏不下心、弯不下身从这些基础的工作做起,很难积累出丰富的销售经验”。

  张东东提醒学弟学妹们注意的是,“宿舍里、班级中,可能会有同学不用功读书,也可能会有同学跷课打游戏、逛街,不加入他们,可能会显得很各色,这时很容易动摇,记住,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农村出来的孩子,通过奋斗与职业教育的熏陶,一样能够实现梦想”。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