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假如大学可以重来 我一定这样上

2017年12月17日 07:19 中青在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导读

  希望本文能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些镜鉴,使他们和她们能够不留遗憾、少走弯路地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尤其是最影响人格塑造的本科阶段。

  有必要先予说明的是,高知家庭,家学渊源,在大学校园里长大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本文设想的主要读者是农村和中小城市、普通家庭出身,来到大城市高等学府的子弟,希望对他们尽快适应大城市和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助益。当然,我也希望家境和知识背景更优越的孩子读了本文,能够对别人多一分理解,能够和背景不同的同学互相帮助,希望你们能够在大学时期成为终生的朋友。

  一、进入大学后的心理和目标调适

  首先,进入大学后切不可放纵自己。尽管全社会探讨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有高考这根指挥棒在,青少年都难免经历辛苦备考的炼狱。进入大学后,往日的苦读极易引发厌学、弃学式的反弹。极少数学生沉迷于武侠小说、网络游戏,更有甚者,沉溺于网络黄毒。我所在的大学每年都会有几十名学生,在大三时拿着大专文凭无奈退学,自己追悔莫及,家人痛彻心肺,多数是沉迷网络游戏造成的。本科上铺同学的高中好友,从外省考进北京,进入数学系后,沉迷游戏;我老家邻居的儿子,则沉迷于黄色录像,都提前离开了校园。在大学学习和生活,先要培养自制力,没有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基础,一切都会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其次,进入大学后要接受自己的平凡。高中时期的优秀,不等于你终生是优胜者。尤其对那些考入名牌大学的“小地方”高中生来说,你们往往是中学里的骄子,备受师长爱护和家长宠爱。然而,进入大学后,你们面对的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天下英才,有的人天赋之高,成绩之好,发展之顺,可能使你终生难以望其项背。大学里也很难有老师再天天夸你。这个时候,不能失落,不能陷入嫉妒或自卑当中,更不能为此抑郁。要看到每个人都各有千秋,要努力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方向,心无旁骛地去求索,而不要总处在一时一处的横向比较和患得患失当中。这实际上是以他人禁锢,惩罚,耽误了自己。

  你们这一代大部分是六七岁读小学,十六七岁读大学,而我们上一代人多数是七八岁读小学,十八九岁读大学。可不要小看了这一两年之差,选定十八岁为成人年龄标准自有其道理:那就是进入大学后得抑郁症的概率相对较低。我所读专业的课业评判标准相对主观,一个人的成绩和其优秀程度基本无关。然而,近年来屡次听说、见到十七八岁的小大学生,进了本系后,因为成绩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突出,患上了抑郁症。一名男生深度患病,母亲在大三时来陪护,在其母下楼买早点时,他还是从教学楼一跃而下。另一名小女生,从大一开始,每年都住院治疗,父母只能从外地来京照顾。抑郁症的情况更多发在农村和中小城市进入大城市著名高校的学生身上。这都是人生悲剧。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高考指挥棒下学生被培养成胜负师;这些东西都在吃人,还会继续吃人,不可不慎。

  再者,进入大学后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高中阶段的学习状态和课业负担,青少年的交往层次,使高中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和能力都很有限。进入大学,实际上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始。从踏入大学校园开始,就不会再有人管束你的人际交往了。然而,这也表明你们今后要开始学习观察和适应社会,在和他人打交道过程中,自主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并承担其后果。从积极方面来说,一定要靠诚挚、坦率、热情、互助,使自己为他人接受,并收获友情。从消极方面来说,你们在和人交往过程中,一定不能心胸狭窄,背德违法,损人利己,更不能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否则一旦被揭穿,会留下终身污点。从极端方面来说,近年来发生的因为小矛盾暗害同学案件,足以给全社会以震动,例如复旦学生林森浩以硫酸亚铊毒杀同学案,令人触目惊心。这警示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不能过于敏感,走向阴暗,在人际互动中要切戒年少气盛,不要做意气之争,激化矛盾。

高考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41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