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外省一家杂志负责人,刚才听了两位同学的发言,我觉得深受启发。我们在招聘学生过程当中,对学生在职业道德或者专业技能基础方面的素养,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在用人思路上还是比较倾向于年轻人,所以我们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力度还是比较大的。这两三年我们招聘确了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但遗憾的是,半年左右,他就突然提出离开这
个杂志社,我感到非常失望,具体原因就是说他有更好的单位,他曾经联系更好省内非常有实力的报社,由于当时进人关系没有理顺,没有进去,到我们这儿只是一个过渡。我们非常看好这样一个学生,好是指业务素质的好,我觉得在职业道德上还是有一些欠缺的。大学毕业生应该有权力做选择,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一个位置,我觉得对他一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我们用人单位来说,对这样的学生是不欢迎的,甚至是非常非常不欢迎。
现在很多应聘者投来的材料都是一流的,单从材料判断全都非常优秀,各种奖励,各种能力的体现都是非常棒的,我觉得现在同学这方面的意识,我把它理解为投其所好的意识都非常强,从他们投的档案上几乎没法去找出他们的缺点,也没法在竞聘者当中分辨出高下。我们一般结果面谈,面谈也还行,大学生朋友还是比较注意自己这方面的训练,毕竟他们跟我们八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不同的就业环境,他们也只能适应这个环境,这些外在的东西我觉得还是不大看出来。
最后我觉得要判断一个大学生高下只能在用当中判断,来鉴别,我觉得在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问题,比方说责任感的问题。我们美术编辑是非常著名艺术学院的毕业学生,做的东西做完还行,但他总会出现一些由于粗心,由于责任心不到产生问题,而且提醒过后这个问题还会存在。美编把比方四期的杂志,制作完了,没有大的问题,然后他拷一个盘他会把三期出版印刷过的拿去印刷场,最后机器上工人发现不对了,这个内容我看过,这就造成很大损失,这是典型的一个责任心不到的例子,这些问题在我们招聘的几个应届毕业生中也比较明显,我觉得这可能还是缺少磨炼,这个问题我不展开了。
还有现在普遍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条件要求过高,期望值过高,这个问题应届毕业生应该引起足够的反省。老实讲除非非常优秀的毕业生,一般毕业生都有一段时间过渡期,这个过渡期给杂志社带来的东西不多的。杂志社为一个新人投入很大付出,工作上还不能独当一面,这个问题不利于用人单位选择。很多同学要求很高,大家还很有谈判的意识,比方有的同学要求稳定,我要多少钱等等,我觉得过渡阶段向用人单位提出要求是不明智的。而且遇到很多同学有这样的要求,在专业技能方面却缺失。我曾经招聘过非常著名大学中文系的一个硕士研究生,进来以后经过一段工作发现好像在业务能力有一些问题,我组织我们的编辑再做一个涉及编辑基本功的语言考试,很奇怪我们中文系硕士研究生考不过一个电大的大专生这很奇怪,中文系研究语言文学的这样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可能是特例。
我觉得用人非常困惑,成果、学历这样的参数都不可靠,什么可靠,困惑还是真的非常困惑。非常好的专业素质,经过好的企业文化熏陶,应该很快进入这个角色,偏偏很多人进入不了,这是综合素质的问题。还有我想讲现在大学生可能被互联网害掉的一代,我现在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其中有一个是一个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只是薄弱,我听其他员工说他在网络游戏上绝对是高手。有的员工非常迷恋网络的聊天,交友,游戏,上班的时候猿意马。迷恋网络也是现在毕业生一个问题,这个面积可能非常庞大,这点我觉得用人单位是不欢迎的,所以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很难,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人比较困惑,怎么把这两个搭起桥梁,我觉得非常重要,今天这么多专家希望得到一些解惑,谢谢。
主持:我们的应届毕业生朋友对用人单位提出了质疑,用人单位代表也对提出毕业生的不安全感,这讲出来就是一种真诚,有真诚就会好解决的,下面请张建华讲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