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很多矛头指向教师和教育制度,“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双方的定位沟通的问题,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什么叫人才,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把一个人放到他适合他的,他的目标跟你的目标是比较一致的,这叫人才。麦当劳不需要大学本科以上的人,为什么?企业竞争和谐就降低成本。
我给国内一家知名公司做顾问,公司让我们三年搞4000个博士点,我说这是浪费,博士就是拿来研究的,放到第一线干什么,没有意义。讲什么叫人才,对于双方的选择来讲,首先招聘方我这个企业是干什么的,我的核心竞争观念是什么,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我来找他,这是很重要的。第二反过来,对我们学生来讲也有一个定位,就是说你适合干什么,你想要干什么,在“我要”和“我能”之间树立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这两个目标进行协调和沟通,才能适得其所。这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治标的问题,治本的问题是什么?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是我们2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很多社会矛盾重要标志的体现。从人口,我们要扩招了,延缓就业拉动内需,当年人口政策反映到今天,为什么很多大学生不诚信呢?因为大学生是受害者,是高素质的有文化的弱势人群。我们的户籍管理问题和这也有关系的,总的来讲这些东西最要害的还是教育体制问题,所以我说所有的现象的批判,最后都要上升到对体制的批判。对大学的体制,我认为这么多年来中国大学教育是最大的失败,为什么呢?大学教育实际上纳入了样板工程,只抓表面的。大学是百年树人,这个时间太长了,不论给社会各方面,从政府官员到大学校长到老师到企业愿意做立竿见影的工程。所以各环节包括家长都是,我们反过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最重要是思想观念。北大刚开始是纨绔子弟的学校,后来出来蔡元陪,现在教育决策和校长执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根本没有办学思想,没有教育思想,所以体制有问题。
我再提一个观点,如果大学里面没有教授事业的体制就不可能保证学生的就业体制。学校里面没有优胜劣汰,举个例子这个老师凭资历混成教授,讲课学生都不爱听。大学跟大学之间也要差异化,名牌大学研究性精英性培养不要多,少而精,国家重点保证他的资金,说不定对生产力有推动作用。出了10%-20%精英化,剩下怎么办——饭碗培养。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核心定位,在美国你又有能力,学习成绩又好请到哈佛大学,它提供很多奖学金,如果说你没有能力没有钱请上社区地方大学,人家按照市场规则运作,教育体制是配套的,改变这些东西我觉得不是一天两天改变的,由于出现不要应届毕业生,上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是一个坏事变好事,引起大家的反思,对用人机制反思,我就讲这点。
主持:谢谢王老师,由于新浪网的支持我们收到很多网友的提问,在此表示感谢。我祝所有应届大学生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谢谢大家,今天的会就到这儿了,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