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提醒大学生求职要拨开企业迷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13:44   东方网-新民晚报

  招聘会上,营销岗位占据半壁江山,去还是不去;企业开的工资很低,自己家境不错,是工作还是家里“孵孵”;“海投”了百来份简历,至今没有回音,是坚持还是放弃……近日,针对这些情况,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指导师陈波做了一些有益的分析。

  彷徨一  做不做营销 

  招聘会上,放眼望去,营销类岗位比比皆是。“底薪加提成”是这类岗位的模式,薪酬要靠自己一笔一笔业务做出来。许多大学生动摇了:一天到晚在外面跑,四处碰壁,怎么吃得消?

  提防无良企业

  【职业指导师观点】 现在培养一个大学生,4年成本大约要10万元,不难理解大学生的定位高。谁不想找个收入高并且稳定的工作呢?但现实是,没有那么多大学生认可的“好”岗位。应该面对现实。

  而且,营销非常锻炼人,可以锻炼沟通能力、抵抗挫折打击的能力,这是认识行业、认识社会的机会。许多知名企业的中高层最初就是从营销起步的。

  因此,尤其是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不妨考虑从营销做起。现在企业很少直接聘用刚毕业的管理学专业的硕士、博士担任领导职位,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就把营销当作“了解一线”,积累经验并结合专业知识,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

  不过大学生要提防无良企业,比如,有的企业规定,一个月要完成多少笔业务才能拿到底薪,而这个指标是累死累活也完不成的。应聘者苦撑几个月,最后只好放弃。这些企业就这样利用廉价劳动力。大学生要加强维权意识,工作前和企业签订合同。上了当不要忍气吞声,要向劳动部门报告,并告诉同学朋友,防止更多的人上当受骗。

  彷徨二  需不需工作 

  企业开出的月薪就1000多元,路又远,一些大学生犹豫了:自己父母收入相当不错,家里一套房子借出去,一个月租金都有两三千元,要工作吗?

  风物长宜放眼量

  【职业指导师观点】 有的学生毕业后工作没多久,碰到一点小挫折,就辞职不干了。他们的父母还给他们“撑腰”:算了,不做了,我们养你一辈子没问题!

  一个人在二三十岁,精力最充沛、最富有朝气的年龄不工作,就“孵”在家里做宅男宅女,太可惜了。父母养他现在没有问题,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到了四五十岁不得不出来找工作,到那时找工作就更难了。

  彷徨三  要不要“海投”

  每个周末,小吴都要去招聘会。上周,一天跑了3个招聘会。平时还要时时关注校园招聘网、公共招聘网。简历投出去100多份了,只换了三四次面试机会,而且到现在也没有下文。

  “海投”增加压力砝码

  【职业指导师观点】 “海投”是不自信的表现,多投简历并非就能带来更多机会。盲目投简历,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的砝码:“我投了N份了,都没回音。”正确的做法是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投简历,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修正目标。大学生不妨做个求职记录,并做阶段性分析,尤其要分析面试不成功的原因,从自身查找原因,防止下次面试重蹈覆辙。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招聘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