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零工资就业不能简单归咎于金融风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4日 10:2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由上海外服联合上海西南片区5所高校共同举办的“名校名企优才”联合招聘会,近日在东华大学举行。与以往相比,这次招聘会出现招聘总量减少、文科类岗位减少、外企和大型国企用人数量减少等现象。为了找工作,许多大学毕业生提前3小时排队。一些大学生主动放低身段,对薪水没有太高的要求,还有人愿意“零工资”就业。(见12月14日《东方早报》)

  该新闻引起热议,特别是“零工资”就业的新闻标题尤其引人注目。

  从《劳动法》的角度讲,毕业生只要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至少要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付酬。我们且不说“零工资”就业会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造成职场恶性竞争,而且,我们也不忍心对这些打算先就业积累工作经验、再择业换岗的毕业生说三道四。问题的关键是,他们之所以放低身段,甚至愿意以“零工资”代价谋求工作岗位,实际上是出于对就业形势严峻的无奈。

  据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今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劳动力市场僧多粥少,金融风暴又减少了就业机会,大学生遭遇就业“寒冬”,他们除了不断调低就业期待值,又能如何?

  个别大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暴露了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些积弊。

  首先,当前一些地方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人才浪费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目前部分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导致一些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坊间流传的“专科生、本科生干中专生的活,研究生抢专科生的饭碗”就是证明。正如一位大学教授所言,“现在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这样看来,大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并非简单的知识贬值问题。

  其次,之前的高校扩招,不仅使本专科生规模大增,不少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超过了本科生。但师资力量并未同步跟进,一名导师带10多名或更多的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长期不见面的情况比较普遍,一些高校的教学质量下降。

  大学生遭遇就业“寒冬”,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往金融风暴上推。不仅大学生要反思人生定位,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政府部门与社会也要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为大学就业创造条件;企业更不能趁人之危,肆意对求职大学生“压价”。更重要的是,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高等教育质量等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零工资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