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师包仁:09年考研政治各科重点预测(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 15:08   导航培训

  三、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哲学基础(哲学)

  1、 材料:(1)政策方向的变化:从“反通胀,防过热”,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四万亿扩大内需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遇阻:a它以消耗国内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b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下降,使我国出口下滑。

  (3)在“调结构”中提出实施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4)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劳动密集型)陷于困境,但也有不少企业凭借技术,产品优势冲破困局,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不少人士指出,经济危机对我国既是“危”,又是“机”。

  2:设问:(1)运用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上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

  (2)如何看待危机对我们来说既是“危”,又是“机”的观点。

  3、考点:(1)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原理。A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主要矛盾,提出全力保增长正是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增长关系就业,就业涉及稳定,稳定才能发展)。B从前一段强调“反通胀,防过热”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C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结合起来,体现了事物发展普遍联系的原理,“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虽在一般时期促进了增长,但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难以为继,扩大内需性刺激国内需求和消费才能协调的持续发展。

  (2)在调整结构中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既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方面(保增长的基础和重点,是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又体现认识与发展的关系,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有关全局)。

  (3)认为(经济危机对我们既是“危”,又是“机”是正确的,这不仅为许多企业的实践所证明,而且有其合理的哲学基础,矛盾的双方有了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个条件就是我们能够面对危机,采取正确的政策,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唯物史观: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哲学)

  1、材料:(1)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2)近代中西方一些思想家的言论:“舍英雄几无历史”(梁启超)作为英雄人物就在于,他“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帮”(胡适)“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而伟大人物是某种世界精神的代理人(黑格尔)

  (3)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4)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功由人民共享。

  2、设问:(1)材料各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观。

  (2)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关于人民群众的提法,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3、考点:(1)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民“的观点,包含有重视、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积极成份,但主要是从封建的君主关系角度来阐述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和剥削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还隐含着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2)材料2中近代西方思想家的言论,都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其中前两个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3讲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3)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关于人民群众的提法,其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和决定力量,我们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的改革发展,就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政治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