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而逐渐形成的。他们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走向了清政府的对立面,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999理.23】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陈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治国大计,尝试采取和平的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并寄希望于当时的权臣李鸿章,以“求知当道”,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但没有结果。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李鸿章等所开展的洋务运动的惨败,使孙中山进一步认识到清王朝已经不可救药,转而开始从事反清的革命运动。从此,孙中山放弃改良主张,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路。【1998文.5】同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革命纲领,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1991文.2】
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立即着手联络广东各地会党、绿林和防营进行武装斗争。1895年10月,孙中山决定进行广州起义,但由于消息事先走漏,失败,他本人也流亡国外。1900年10月,孙中山又在惠州举行了起义,起义历经半月有余,最终失败,但博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对民族民主革命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999理.23】
从1901年起,进步知识分子在日本和国内出版了大批书报杂志,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和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特别是1903年,先后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发表,这些著作被广为传播,影响全国,形成了一个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高潮。
1902年4月,章炳麟在日本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宣传反清革命。而康有为发表《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美化清政府,诋毁革命。1903年6月,章炳麟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严厉批驳康有为的种种谬论,为革命高唱赞歌。他指出:“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03年6月,邹容在上海出版《革命军》,章炳麟为之作序,在《苏报》上加以介绍和推荐。邹容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根绝君主专制,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中华共和国”。他强调“我中国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革命军》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清政府勾结租界逮捕了章炳麟,后又封闭了《苏报》。邹容出于义愤,主动投案。这就是轰动全国的“《苏报》案”。邹容备受折磨,含冤死于狱中,年仅21岁。1903年,留日学生陈天华写的《猛回头》、《警世钟》在日本东京出版。作者用白话文和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号召“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两书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两湖学界和新军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在组织上进一步积聚力量,反清的革命组织在各地纷纷建立。1904年2月,黄兴与宋教仁、陈天华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推举黄兴为会长,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会员达500多人。同时准备举行的长沙起义,未及发动即遭镇压。1904年7月,吕大森、刘静庵和张难先在武昌成立了“科学补习所”。同年10月,蔡元培、章炳麟、陶成章在上海成立光复会,推蔡元培为会长,以“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宗旨。光复会主要在江、浙一带知识分子和会党中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其他不少省份也建立了类似的组织。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为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准备了条件。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明确规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推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部总干事,总理不在时主持会务。设总部于东京,国内在上海、重庆、香港、烟台和汉口建立东、西、南、北、中五个支部,海外设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以《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机关刊物。同盟会是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而建立起来的,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个全国性革命组织。它有明确的章程、纲领;会员入会有规定的组织手续,入会后有相应的组织纪律;有公举的领袖。因此,中国同盟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1998理.30】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族主义纲领的提出,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创立民国”,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完成政治革命。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孙中山认为中国数千年来的君主制政体是“恶劣政治”的根本。因此,仅有民族革命是不够的,应在进行民族革命的同时,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无疑是顺应历史潮流,具有战斗力、号召力的纲领。
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孙中山指出,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有的土地所有者均要向国家申报自己的土地数目,由国家核定地价,按地价征税,土地价格上涨之后,收入增加部分应当归国家所有。孙中山认为,中国不用征税,仅仅靠地租收入,就足以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鉴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孙中山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走向富强,又可避免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