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8日 10:23   文都教育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他们要求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力图通过文学革命,把宣传封建思想的旧文学改造成为适合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学。1917年初,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对文学内容和形式进行8个方面的改革;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他们对封建旧文学进行了猛烈抨击。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树立了中国新文学的典范。

  (三)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1999文.20】【1996理.24】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所使用的武器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因此运动的局限性是明显的,也存在着一些弱点。

  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并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第三,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但应该指出的是,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有的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了。这是因为: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第二,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的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

  这样,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就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如李大钊等)继承了它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另一部分人(如胡适等)则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了。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后,很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欧洲。孙中山、朱执信、梁启超等人虽也提过马克思及其学说,不过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呢?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十月革命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他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98理.4】【1996文.6】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第二,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社会力量。第三,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第四,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法、意、日等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于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对中国代表团的合理要求不予理睬,反而决定将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立即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两天内逮捕千余名学生。六三大逮捕后,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6月5日,上海工人2万余人开始罢工,揭开了工人罢工的序幕。五四运动越出知识分子这一狭小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运动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

  迫于全国各界的压力,北洋军阀政府于6月10日释放全部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实现。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第二,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方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充分领略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促使他们在行动上探索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人阶级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并自觉进行了自身的改造,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政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