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9)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8日 10:23   文都教育

  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成为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人物。

  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三类人:

  一是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二是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1919年11月、12月,杨匏安发表《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比较确切的阐述。

  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是由以上三种人组成的。其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主要表现为:一是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在此前后,恩格斯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也翻译出版。二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此外,还有新民学会、互助社、觉悟社等。三是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其中,影响较大的除《新青年》、《每周评论》外,还有《星期评论》、《少年中国》、《觉悟》、《湘江评论》、《国民》等,这些刊物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向农村去。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五四运动后,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同时,一方面中国工人运动持续发展,工人阶级急切需要找到实现本阶级意志的精神武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也迫切需要从工人运动中找到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她的诞生成为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交换了建党的意见,相约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筹建活动,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介绍苏俄和俄共情况,并认为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成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临时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这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作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它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北京党组织对北方党团组织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此外,在日本、法国也有中国留学生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注重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著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经验。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三次论战。第一次是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第二次是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强调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第三次是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指出必须以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通过这些争鸣和论辩,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第二,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成立后,大力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他们纷纷出版工人通俗刊物,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和《工人周刊》,广东的《劳动者》、《劳动与妇女》,济南的《济南劳动月刊》等。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还创建了工会和劳动学校。1920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出版《机器工人》。此外,较有影响的还有上海的印刷工会、纺织工会和小沙渡劳工半日学校,北京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俱乐部(工会)、长沙的湖南第一师范工人夜校等。1921年1月,由李启汉、俞秀松负责的职工运动委员会成立。这些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阐述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的和阶级斗争的现状。与此同时,在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成为共产党的后备力量。在上海发起组的推动下,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展了建党问题的讨论。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强调必须首先要建立共产党,作为革命运动的发起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创建统一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条件进一步具备了。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由于受到法国租界巡捕的干扰,最后一次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早期组织的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陈独秀、李大钊因分别在广州、北京有事,未出席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政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