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政治增加了两门学科。针对新增学科的命题特点,我为广大考生提出一些具体的复习策略。如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纲要”这门课。
我通过分析题目来谈具体分析一下近现代史纲选择题的命题特点。
先看第9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本题明显考查了历史阶段性特征,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而陈独秀这个历史人物则应该定位在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于毛泽东和瞿秋白宣传马克思主义则是在李大钊之后了。所以,考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具体的时间可以不用死记硬背,但事件、人物的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一定要弄得清清楚楚。事实上,建立起严密的因果逻辑关系后才有利于更好记忆考点。
对于历史人物的考查,其命题特点是抓住考生容易混淆的类似人物来作为干扰项,如题目中的陈独秀;命题人还长于将考生的思维与习惯性的常识混在一起,如一般人认为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有可能是最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从而进入误区。另外,对于这种材料型的选择题,考生一定不能只看材料,还要结合考纲上的知识点并以它为依据来答题。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第10题: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这个题的材料和选项结合得非常紧密,材料谈到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走的弯路,其含义是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时不想重复苏联的弯路,故四个选项都提及“中国实际”、“自己的道路”、“自己的路线”、“突破苏联束缚”。考生在答题时如果局限于材料而不结合考纲,就不知道历史的真实面目:到底实现了第二次结合没有?到底找到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没有?等等。其实考纲里讲得很清楚,“左”倾思想就说明A和C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其命题材料在考纲之外,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考纲之中,需要考生复习时下功夫去理解好考点的逻辑联系,并进行正反对照。同时这种题目出现后还要仔细对照选项,如B和C就很容易混淆。
接下来我们看看多项选择题第26题:十九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年,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
A。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B。对外具有依赖性
C。地主阶级的荒谬性 D。民族资产阶级的腐朽性
这个题在命制时充分考虑到了考生已混的知识点,而这些考点恰恰又事关重大,是考纲中的重要概念和重要区别,如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荒谬性和腐朽性。
洋务运动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近代史实。这说明命题的重点往往都放在历史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特点上,今后考生复习务必重视类似问题。
最后我们看看多选第29题的命题特点和需要考生注意的问题。
29. 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
A。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
B。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利
C。国民党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D。国统区爆发严重经济危机
这个题目从侧面考查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正确性;考查历史事件的多维度思考;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考生复习考点时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而应该多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比较一下相关历史背景、政策和路线。须知要读懂考点才会运用考点。
我们再来看看纲要分析题:
3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9年10月1日。
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气泡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想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摘编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2
2009年10月1日
上午10时整,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晚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
天安门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巨幅彩色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纪念碑两侧超宽电子屏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格外醒目。广场东西两侧,56根绘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图案的民族团结柱,象征着56个民族共同擎起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基业。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摘编自200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1) 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分析题命题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材料题命题切入的角度很好,结合建国60周年热点问题,引入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意义这一焦点问题;结合1949年新中国成立,回顾了我国近代社会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所以,考生在今后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考点的前后联系,一定要将历史的发展线索理清楚,将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定位清楚,否则答题时容易张冠李戴。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