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多少生命可以重来 > 正文

黑龙江一贫困大学生毕业前夕跳楼自杀

http://www.sina.com.cn 2005/10/08 14:33  新浪教育

  【事件回放11】黑龙江“一贫困大学生毕业前夕跳楼自杀”

  时间:2004年6月15日

  地点:黑龙江哈尔滨

  2004年6月15日,东北某大学学生付新彬(化名)跳楼自杀,这一天,距离他毕业离校仅剩17天。

  付新彬家境贫困,大学四年中共拖欠学校上万元学费,临近毕业却还没有找到工作。付新彬的老师和同学分析,是贫困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使他走上了轻生之路。

  付新彬是黑龙江嫩江县人,父母都是农民,弟弟、妹妹很早就辍学在家,全家把希望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在大学求学期间,他的学费中很大一部分是借高利贷得来的。付新彬在大一时还担任学院学生会干部,大二时主动辞职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内向,和同学交流较少,班干部找他谈话,他也刻意回避,学习成绩也滑到班级后几名。

  大学四年中,付新彬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期间,他也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舒缓压力的办法,就是大量地阅读武侠和魔幻小说,老师在他死后发现他有几十本这样的小说。此外,付新彬对找工作不是很主动,从不参加招聘会,连老师给他推荐工作他也拒绝了。

  【声音 观点】

  高校应建立疏导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渠道。当今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经不起打击,"一碰就折",由于找不到释放和解决压力的正确渠道,很有可能采取极端的办法来解脱。而贫困大学生更是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他们往往更容易"自我加压",对于学校和社会上提供的一些捐助,有些贫困生也会理解成是对自己的一种压力。这些学生骨子里要强,平时处事却躲躲闪闪,很是自卑。

  伴随大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从高校扩招到双向选择,找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于贫困大学生就更有压力,他们急于回报父母,这时可能有一些过激的行为和表现。

  付新彬的死应该再一次敲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钟。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来掌握学生的一些思想动态。针对现在一些学生不爱进心理咨询室的现象,建议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跟踪四年,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教育专家观点

  当今大学生比较浮躁,抗挫折能力低下,尤其一些贫困学生心理更是脆弱。就以交学费来说,学校一触及这个话题,有些贫困生就极其反感,虽说毕业生欠款已经给学校造成了巨大压力,但学校和老师并没有不当的催款行为。其实学院每年给贫困生一些捐助时不敢公开张榜,只是私下里一对一地给贫困生,每年给贫困生捐助的棉衣也尽量不重样,以免给贫困生造成更大的思想压力。

  我们学校的本科教育已决定引进导师制。高校扩招后,一个辅导员往往要管理四五百名学生,无法完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现在学校决定从大三开始,安排一个老师带十多个学生,指导学生的学习、实习、找工作等,同时也包括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大学老师声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