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作文高分一招鲜 > 正文

范文四:京剧之“安”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7 17:34  新浪教育

  说“安”

  ——京剧之“安”

  傅雷先生曾对“高级艺术”作出如下评判: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典雅自然,不装腔作势,过火恶俗,炫耀技巧。这种体现在高级艺术中的安和、安稳、安详,在京
剧这里得到印证。

  戏剧情节方面,京剧是安和的。它不用紧张、激烈、刺激的剧情吸引观众,不要观众大哭大笑,大喜大悲。京剧只是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优美。像《宁武关》、《马思远》等老戏,虽曾名噪一时,并有以此为拿手戏的小翠花等名角压阵,但终因剧情过于复杂,情感过于惨烈而逐渐被抛弃。《乌盆记》现在也只是唱一唱“十八张半”里的段子而已。今天,剧院里经常上演的《玉堂春》、《拾玉镯》、《龙凤呈祥》、《卖水》等剧目,剧情都多么简约安和。

  音乐伴奏方面,京剧是安稳的。文革中“创新”地以钢琴伴奏“样板戏”,“新派京剧”《杨门女将》中老太君“一席话恼得我火染双鬓”的唱腔中横插进一把小提琴,都让人大感逆耳。只有京胡,如潺潺流水,与娓娓倾述的唱腔相安无异,相得益彰。像《武家坡》、《坐宫》里的流水,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真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

  表演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京剧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像《霸王别姬》中的自刎、《贵妃醉酒》中的酗酒、《谢瑶环》中的上刑、《碰碑》中的自杀以及各出戏里的打斗场面,均以“出之贵实,用之贵虚”为原则,将其艺术化、抽象化,以强调其中的体态美、动作美,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生”、“旦”两行中最受观众喜爱的余、梅两派,以安详典雅为宗旨根本——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京剧表演,不像凌叔华等京味剧作家的笔下的阳春白雪,也不像白玉霜等评剧艺人演出的下里巴人,它大度雍容,安详是它的主体风格。

  当然,立足于今天,京剧要发展,要创新,要与时俱进,又不能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正如章诒和所说,要推陈出新。这一“推”一“出”,既是“推开落后的原则”,又是“推广优秀传统戏”。京剧,要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唯此,方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

  旁批

  *“京剧”可以“说‘安’”,越剧呢?交响乐呢?绘画呢?其他一切艺术形式呢?没有不可以的吧。

  *开口便引高格调的艺术评论,作者艺术修养可见一斑。

  *第一主体:不“安”的京剧逐渐被冷落淘汰。

  *第一层,情节安和。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宁武关》《马思远》、小翠花,绝非只知皮毛的门外汉能道,俨然游刃其中的资深专家侃侃而谈。

  *信手拈来诸多不以曲折复杂情节取胜的剧目,“简约安和”的评语多么妥帖浑然。

  *第二层,音乐安稳。

  *钢琴典雅华美,小提琴悠扬婉转,为什么却“让人大感逆耳”?“创新”是对的,但不能以失“安”为代价。

  *和谐,才是“安稳”的真正内涵。

  *第二主体:“安”的京剧深受到欢迎喜爱。

  *第三层,表演安详。

  *自尽、酗酒、上刑、打斗,尚能安详地表演、优美地展现,何况其他情节?

  *不过分,不刻意,正是“安详”的最好注释。

  *不故作清高,不媚世取容,正是“安详”的最佳表现。

  *热爱、保护文化遗产却并不固步自封,有“学”更有“识”。

  *继承发展,推陈出新,牢记“安”的原则,弘扬“安”的精神。

  *对“安”的理解、联想是多么丰富、机智,令人叹赏。

  【总评】这是一篇以“说‘安’”为题的考场作文,又是一篇关于“京剧”的艺术评论。作者以独特的丰厚积淀为依托,巧借“安”为突破口,将话题轻松引入自己擅长的领域,就有了这篇扣题严谨,结构端正,语言熨贴,令人称道的佳作。

  京剧,无疑是这位考生熟悉的生活,热爱的事物。他熟悉京剧的情节、音乐、表演,说起那些剧目、唱腔和流派如数家珍。我们当然可以作合理地推想:京剧也自有它的“包容”,自有它的“规则”,也必然经历过,并且还在经历着种种“转折”。如此思考,这篇作文给我们的启示,就绝不止限于扣题、结构和语言这些方面了:这种种精彩,不正是植根于、得益于“京剧”——这一为考生熟悉的生活,热爱的事物之中吗?

  【迁移片段】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湖北卷文题)

  京剧的表演艺术,举手投足高度程式化,超越现实,神韵形象却格外合情理,入木三分。像《霸王别姬》中的自刎、《贵妃醉酒》中的酗酒、《谢瑶环》中的上刑、《碰碑》中的自杀以及各出戏里的打斗场面,均以“出之贵实,用之贵虚”为原则,将其艺术化、抽象化,以强调其中的体态美、动作美,深入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生”、“旦”两行中最受观众喜爱的余、梅两派,以安详典雅为宗旨根本——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不温不火,超然物外的表演,却有着触动心弦,深入灵魂的力量。

  (凤潇 点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