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中国教育体制变革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10:07   新浪教育

  六、提出中国教育体制变革方向

  在政府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的新形势下,如何扩大和改善教育公共服务,政府如何花钱和花好钱成为一个问题。好的公共政策应当是努力弥补那些“短板”,追求各类教育的均衡和协调发展,要避免制造新的问题和形成教育浪费(例如“名校扩建”之类)。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教育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惠及1.5亿农村学生,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状况。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三个优先”: “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强烈宣示了政府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扩大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职能的理念。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越来越愿意为教育花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深刻的转变。在2010年前后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的目标,可以有望实现。

  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正在形成一种风气,成为地方政府新的教育政绩观的重要表现。

  随着农村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各级政府优先发展教育,学龄人口持续减少,各级教育的入学机会显著增加,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教育已经越过了极度短缺、贫困的状态,教育外部环境和硬件条件明显改善。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

  在这一背景下,长期为教育贫困所掩盖的教育领域各种深层次问题的暴露,显示教育问题正在从外部逐渐转移为以内部问题为主,正在由硬件建设转为以“软件”的更新、提升为主。教育的内部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教育品质和教育质量、教育的公平性、人民满意的情况,教师问题,以及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它凸显了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落后的教育体制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发展观与落后的教育体制的矛盾。

  为此,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需要形成两个重要的共识:

  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如何确定下一阶段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去追求好的教育;然而,在“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的视野中,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方针、教育价值、培养目标等等,我们还缺乏充分的讨论,亟待通过解放思想,形成必要的共识。

  同时,需要形成关于教育改革的共识。当前,我国政府重视教育的努力主要是在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资源配置的层面上,这无疑是必要的。同时,应当看到教育领域各种深层次的问题,不是靠增加投入可以解决的。无论是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解放教育生产力,还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遏止学术腐败现象,都直接指向了新的制度安排,都有赖于启动和推进实质性的教育体制改革。其核心的问题之一是政府转型和政府治理。

  1、呼吁因地制宜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尽管农村教育状况得到普遍的改善,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改善教育品质、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主要已经不是校舍,而是教师问题。解决农村地区教师短缺、农村教师编制较低、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等等,需要建立能够治本的长效机制。其核心问题之一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全国“一刀切”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

  在各地经济差别和财政收入差别十分巨大的情况下,“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无法保证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行,更难以解决那些贫困县的教师工资问题。

  应当根据各地经济状况有所区别地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财政收入水平较高、有能力担负农村教育各项支出的县,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人均财政低于全国水平、但位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的县,可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或实行“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位于西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县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应采取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主、“以中央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解决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

  需要实事求是地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对代课教师采取一刀切和辞退的办法,不仅不适合当地的实际,而且是不公正和不人道的。重庆市一举解决代课教师的做法,值得重视和推广。

  2、呼吁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目前我国教育公共政策的调整,主要还在加大投入、治理乱收费等层面,虽然地方已经出现了一些行政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萌芽,但总体而言政府治理的改善尚未提到应有的议事日程。传统的管理体制、陈旧的决策行为,致使教育政策领域出现新旧杂陈、参差不一的状况。

  3、呼吁政府转型和教育体制改革

  2007年8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优秀教师代表的讲话中强烈地提出:“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围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体制,改进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突出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可以说是抓住了教育问题的要害。

  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认为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等等。这一切都为教育行政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当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恢复教育的公益性的过程中,政府掌控了更多的教育资源、承担起更多的公共服务财政责任的同时,行政权力也随之扩张。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行政权力和传统的政校关系,仍然是“教育局办学”,而没有按照教育现代化的方向,扩大学校自主权,提倡校长办学、教育家办学。二是对民办教育的态度,在基本实现“普九”的目标之后,民办教育是否还具有重要性?

  按照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政府扩大公共服务,并不意味着扩大行政权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并不意味着集中资源、强化行政控制;而意味着建立服务导向,站在消费的立场,对公共服务的结果进行评价和监控。同时,需要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改变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由直接提供服务,转变为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满足社会需要,改善公共服务的品质。需要通过体制的多样化、恢复学校的自主性和办学活力,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品质和效率,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丰富性。

  这一切,都有赖于启动和推进实质性的教育体制改革。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我国将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当前,特别需要强调制度变革的重要性,形成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共识,不失时机地推动以制度变革为中心的教育体制改革,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视野中,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合拍的、能够兴国的教育。

  参考文本:

  《优先发展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杨东平

[上一页] [1] [2] [3] [4] [5] [6]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