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东平:教育制度改革核心是培养创新的土壤(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6日 20:48   新浪教育

  第三个是回归现实,或者说回归问题。对我们所有理想、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几乎都是从宏大的高远的理想出发的,包括创新型人才等等,而不是从解决我们生活当中的具体问题出发的,不是问题导向的实用主义或者经验主义的政策,这导致我们口号越来越响,而我们离这个现实越来越远。

  事实上,我们今天的教育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教育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如果不得到实际的解决,不进行实际的面对,我们创新的口号只是一个无源之水。

  今天在我们高等教育领域也面临特殊的、前所未有的重大现实问题,首先我们教育对象已经完全改变了,80后,90后,他们与他们前一代学生是完全不同的。去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公布了一个调查,35%左右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学习的专业没有兴趣,你怎么可能希望他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或者取得创造性的成就呢?可惜学习自由这种概念在高校改革当中还没有提到应有的议事日程。同时很多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科专业,或者说“用非所学”的问题严重到相当的程度,尤其是那些结构性的过剩的长线专业,包括法学、新闻学等等,如果很多学生明白我毕业之后根本不会从事这个行业,怎么指望他们努力学习呢?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现实的。如何把我们新东方培训的经验用到提高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母语的教育上面,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四个就是回归学校,回归学生。我们的政策80%-90%都是为政府服务,真正为了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少之又少,而国外高等教育的研究主体是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像我们新东方的管理是重视教师本位,学生本位,他们有这么一个高度的价值基础,而对高等学校而言,回归到学生本位,教师本位,仍然是一个高的目标和很遥远的理想。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重温高等教育的精神,有很重要的意义,最近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之争一直有这么一个问题:主张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很好的这一派,以杨振宁为代表,认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很糟的这一派以钱学森为代表,钱学森讲过这样的话:现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没有一所大学有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他说的是没有一所大学,同时他说如果中国高校不良风气再不整治,中国社会发展将至少后退20年,这又一次呼应了我刚才的主题。

  那么在我们今天回顾,或者盘点我们教育资源、改革经验的时候,我想我们至少有这么几个资源:一个是中国传统的,所谓教育文化的传统资源;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小传统,五四教育的资源。我们讲的大学教育主要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创造实现,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八十年代的改革资源。今天我们讲一句,在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出现真正意义的教育改革,或者说中国真正意义的教育改革,是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在八十年代,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系改革,教育体系改革这几个改革突出了体制改革的主题,使体制改革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在教育领域出现了非常生动活泼的局面,出现了一批真正意义的教育家,创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改革典范。比如当时华东科技学院,现在叫华东科技大学,在老院长的领导下,在培养人才、创新上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事实上华东科技大学在七十年代末就突破了干扰,从全国各地吸收了其他高校不敢吸收的学生,成为他们八十年代的重要资源。另外上海先锋大学,在邓书记的领导下开始改革,把教师工资差距拉开,可能差个三块钱到五块钱,成为轰动全国的大事件,同时他们吸引了香港商人的钱建了一所图书馆,也成为引起全国的轰动事件。又比如罗校长领导的深圳大学,在1983年建设,他们进行了全面深刻系统的教育体制改革,实行了党委治党,校长治校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当时全国的大学,像当年的爱国青年一样,到深圳去学习,在深圳的所见所闻真是难以想象。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 首届新东方教育论坛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