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东平:教育制度改革核心是培养创新的土壤(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6日 20:48   新浪教育

  有一个问题是,我不久以前采访过罗校长,我说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整个社会环境还是比较保守的情况下,你们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出现了深圳大学这样的案例。罗校长说,很难说当时社会气氛比现在更差。这个话说得很对,事实上八十年代初,全社会改革开放的氛围,或者改革的动力,仍然好于现在,刚刚从文革灾难当中走出来,整个一代的国家领导人具有强烈变革现状的动力。而今天我们更多的人沉醉在大好形势中,所以对八十年代的重温,首要一点就是要重新焕发改革的精神,重新建立我们的危机感和社会责任感,凝聚改革的动力。对教育改革而言,我们看到医改、房改都提到了议事日程,但是至今没有教育改革的方案,好在上个月开始,国务院已经确定了教育改革中长期规划这么一个任务,明年将展开讨论,这一个重要契机。

  然后第二个方面,八十年代改革留给我们重要遗产不仅仅是教育改革优先,而是体制改革优先,这对今天而言,重新强调体制变革,体制创新价值是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的,事实上这是我们呼吁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的前提,无论是对好大学经验的吸取,还是世界先进大学经验的吸取,主要是一种制度文明的产物,而不是目前短平快的优惠政策可以制订出来的。而这种制度创新的成果,近年来也有一些突出案例,比如香港科技大学,1992年建立的,他已经在很多方面进入到了亚洲优秀的方面。比如印度理工学院,有60年历史,也已经进入到了世界最优秀大学之例,还有90年代建立的中欧科技大学,也已经进入到了世界优秀大学之例。

  八十年代改革第三个重要经验是教育家办学,在我们今天仍然是一个遥远的理想,但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因为我们八十年代就能够培养出一批大学的教育家,我们今天,前期就是改变,虽然这个目标在今天已经提出来了,但是今天还没有变成一个现实,这是我们需要继续追求的。

  所以我们今天特别需要形成两个共识,一个是关于理想和教育的共识,确定我们未来新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的蓝图,这个目标的确定,国务院已经确定了,明年要对教育计划司规划进行公开讨论,我们希望这个过程当中能凝聚更多的民间智慧,使这个规划真正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上有所突破。

  另外一个共识是对教育改革的共识,尤其是教育体制优先的这么一个共识,让我们明年有一个新的突破。这个过程当中,作为我们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一个民间的教育机构,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动力,一个就是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我们正在进行首届地方政府创新的评选,12月初进行第一次颁奖。第二个是企业促进制度创新,我们知道在世界发达国家,企业是促进创新最重要的动力,而我们今天,企业的社会责任几乎还没有扩展到教育层面,企业对于教育决策,教育模式,大学的人才培养基本上是旁观者,这是一个亟待培育的功能。第三个就是NGO促进制度创新。我相信在这个方面,新东方和在座各位都是有很多的契合点,共同努力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 首届新东方教育论坛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