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停不下的“脱贫运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 11:18   中国教育报

  “我们还要发展沼气,建大棚、饲料加工厂……不仅为学生服务,还为当地老百姓服务,事情永远做不完。”

  停不下的“脱贫运动”

  陈再春就是这样,带领全校师生在几乎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地方有了作为。

  县里看到他只用1.5万元的启动资金就把勤工俭学搞得如此红红火火,就又为学校无偿划拨了一块约12亩的土地。这块地上当时也是乱石成堆。现在,陈再春已带领学校师生从中平整出了4亩土地,并填上了厚厚的土层,开始种菜。但陈再春还不满足,他想沿着这块地往山坡上再多“偷扩”出两亩来,种更多品种的蔬菜,还要发展大棚,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常年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了。

  剩下的8亩地,虽然还是乱石成堆,但在陈再春眼里却是一幅绝美的风景。他想在不可能搬走的巨石上修个亭子,摆放些桌凳,学生课后可以到那里读书。他还要带领师生挖走泥塘里的淤泥,造成一个像模像样的鱼塘,再将那股山泉水引下来。8亩的鱼塘差不多是原来鱼塘的10倍大,每年就可投放10万尾鱼苗。扣除饲料和买鱼苗的20万元成本,再扣除一些损耗,按现在的市价算,每年也可有72万元的收入。即使打一些折扣,四五十万元也会有的。陈再春说:“按这样的发展势头,3年以后,不敢说让学生顿顿有肉吃,一天一顿是可以保证了。”

  “学校的勤工俭学从背土种菜开始,到底背来了多少土?”“2004年至去年,共有4000多名初中学生参与了背土,每生每年至少背了50次。学校原来有教师30多人,现在有55人,每个老师背土也不会少于这个次数。这样算来,师生实际背来的土超过了3000立方米。如果用东风牌卡车拉,那得是300多车。”陈再春心头的账,清清楚楚。

  他很会算账,但他算得最好的一笔账就是:学生吃得比家里好了,学生的体质比过去好了,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村来的孩子。

  最令陈再春感到高兴的是,开展勤工俭学后,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了。“我身高1米7,过去,我们学校的男生初中毕业时,和我差不多高的不多,现在多了。”他说。

  学校有了一些积累以后,就有能力为学生做更多的事了。2005年中考前,学校为14名交不起中考报名费、体检费的学生交了这笔费用,又还清了学生欠乡医院的4600元医疗费。就在前几天,学校小学部突然有19名学生发水痘,学校先行垫付了医疗费给学生治疗,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学校又买了近千元的预防药给学生服用。

  学校的勤工俭学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好处,还在当地群众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当地群众贫穷、落后、缺乏科技知识,没有多少种植、养殖的技能。学校的菜种得好,学校的猪养得好,学校水塘里的鱼特别好吃,可能,学校酿的酒也特别醇香。这一切,都吸引着当地村民来学校看了又看。有的村民向学校讨要了一些菜籽或是菜苗拿回去种。

  就在采访时,一个利沙底村依陆低小组的村民来到了学校,见到陈再春就说来要菜苗,陈再春对他说,菜苗还太小,还要再等一个星期。

  “下一步还想做什么呢?”“沼气。现在猪粪多了,想发展沼气。

  这可以解决学校的燃料问题,又能节约几万块钱,多余的还可以出售,沼气渣还可以当肥料。哦,还想建一个饲料加工厂,为当地老百姓服务。这样看,事情其实是永远做不完的。”他这样回答。

  “看你做这么多事,好像有种乐在其中的感觉。”“其实很累,学校的工作本就是千头万绪,勤工俭学又是一件不能停滞的事,想把这些事情都做好,就会很苦很累。但我看到学生在学校生活得比家里好就满足,能考出那么多学生也满足。学校年轻老师多,领着他们干,让他们感到在山村学校工作有奔头,我也满足。不到退休,我就还得干下去。”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