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教育讲坛第一期:新的教育理想与教育哲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 18:41   新浪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国家图书馆联合,在新浪教育频道的支持下,每月第二周周六的下午组织公益性学术讲坛——“新民教育讲坛”,邀请关心教育的经济、文化及社会各界精英人士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视角,审视、探讨、建言当前和未来的中国教育。旨在通过这一公益性、开放性活动,致力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和社会各界参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平台。为中国教育的环境改善提供新的发展、观察及研究的思路和途径。

  以下是新民教育讲坛第一期“新的教育理想与教育哲学”,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的精彩演讲实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杨东平
主讲嘉宾: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
新浪教育频道做现场直播
新浪教育频道做现场直播

  杨东平: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到国家图书馆和大家进行现场交流。我们今天探讨的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主题,关于教育改革的内容。大家知道,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面临一个关键时刻,从2008年8月份开始,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启动了面向未来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制订工作,今年年初又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议题和建议,现在正在紧张地筹划之中。为什么说这次规划纲要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事情呢,因为大家知道,中国的教育目前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上,面临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在经过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数量、速度、培养能力上中国教育大规模的跨越之后,教育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成为老百姓最不满意的领域之一。教育、住房和医疗,被人民群众称之为新的“三座大山”。

  所以,目前的情况构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在我们教育机会极大的增加之后,重新出现了新的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如今,在教育领域是民怨沸腾,我们打开报纸的时候,打开网络的时候,听到的教育消息,大多是令人沉痛的。不久以前,《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河南省西峡县一中高三一个女生,不堪忍受每天长达18个小时的学习生活跳楼自杀。《中国青年报》创造了一个新词叫做“过学死”,就是过劳死的一个翻版,看看,在我们青少年学生当中“过学死”竟然成为一种现象。而关键在于这绝不是一个个别的、偶然的现象。我知道在几年以前,在我们江南的水乡绍兴市,也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非常惨烈的事情,当地周围的几个学校,连续发生四起高中学生的跳楼自杀事件,毫无征兆,晚自习上了一半,走到窗口跳下去了,而且都是学习成绩还可以,家境也不错的学生,找不到确定的原因。后来,当地教育部门非常紧张,因为青少年的自杀有一种情绪上的传染性和感染性,在那一年的五一假期,破例没有安排补课。我们知道,很多地方所谓“县一中”的发展模式,有人称之为“集中营”式地训练,一个月放两天假,一天两头不见太阳,从早上到晚上,超过一个人可以忍受的强度。那一年,五一长假七天全部放假,同学们欢欣鼓舞,而实际上,这样的假期是用同学的生命换来的。这种故事是非常惨痛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现实,让青少年所忍受的不可受之重实在是太大了。

  这两天我在网上关于批评奥数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争议。我觉得现在最残忍的事情就是把我们严重的教育压力,直接传递到了小学生的身上,我们知道在十年以前,可能高中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小学生比较宽松,现在小学生的压力反而非常大。我听到很多小学生家长跟我说,周末的时候早上六点钟把小孩叫起来,孩子基本上闭着眼刷牙洗脸,闭着眼睛上车,在路上吃点东西进补习、培训学校,中国小学生到这个程度。双休日全部占用,上好几个班,前两天也是《新京报》的一个读者来信栏目中说,一个晚上六点到八点教孩子英语的家教老师发现,他教的这个小孩儿一点儿也不热爱学习,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撒尿。后来,他跟这个小孩说,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你爸爸花那么多钱给你找的老师,你一点儿也不珍惜吗?后来学生跟他说,老师你让我休息休息吧,我今天从早上到现在还没休息过呢,八点以后还有另外一节课,我跟我爸爸说,钱不少给你,你就让我休息一会儿。直到这时,这个老师才知道这个小孩处在什么状态,四年级的男生,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六点,十二个小时了,还没有休息过。所以我们现在应试教育实在是非常惨烈,很多家里没有小学生的家长都不理解这种,你看有人说瞎操心,小孩子学点书有什么不好,增长见识,不是那么回事,已经变成一种社会公害。

  这就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我们的教育发展成就巨大,教育的数量、规模、培养能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等等,但跟我们教育的品质、教育的内涵、教育与人健康的发展等等,这样子的理想似乎是越来越远。另外一个巨大的反差就是,我们的教育理论、教育研究,可以说是非常的繁荣,非常的活跃。课题繁多,成果论文众多,新潮教育思想迭起,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花样繁新。上海有一个老教育家吕型伟的一篇文章说,据他的归纳,全中国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685种,就是各种各样的标以品牌的教育理论。但是,我们的教育现实依旧,我们繁荣的教育理论跟严峻的教育现实好像没有什么关系,我觉得这个反差也是非常奇特,非常巨大的。

  那么在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的教育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基本的问题是像教育公平、城乡差距,这些是长期性的基本的问题。那么在城市来看,或者在学校教育这个层面来看,最突出的两个问题就是严重的应试教育和择校热,尤其在北京,高昂的择校费已经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前几天在火车上碰到一对母女,她的女儿刚上西城区某所著名小学,一年级,我问她你这个小孩进这个学校花不花钱?她说怎么能不花呢,八万块!上一个公立小学啊。我们知道去年一所著名的名校,中关村三小,校长,副校长,支部书记,会计,号称“五朵金花”集体入狱。小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都免了,但同时收取高昂的费用,现在叫“捐资助学”,这是对《义务教育法》公然的侵犯。这种大面积、长时期、全社会性的这种现象,人民群众强烈不满,教师校长也强烈不满。但是所有人都觉得没有办法,成为不治之症。前几年,达到了一个高潮,在2005年,前教育部部长向总书记、总理上书,痛陈基础教育的严重问题,指出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当时胡锦涛同志批示调查解决,这过了几年,我个人认为是比较令人灰心的,我们经常强调几个因素,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望子成龙、独生子女政策、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等等等等,简单地说,这些问题不完全是教育自身的,所以我们教育内部也很难解决。

  但是我自己认为,我们这种社会上,任何一种长时间的,大面积的出现的这种违法乱纪的现象,社会不良现象,是所谓制度性的。譬如说就择校而言,当然独生子女政策,文化传统这些是一个背景,并不是说它就直接影响到现在的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可能的。它的最主要的几个制度的因素,第一个是重点学校的制度,第二个择校收费制度,允许择校,允许收费,用金钱将教育机会合法化,加剧了这种择校,把公办学校,所谓名校办名校,变成高收费的学校。都是这些具体的制度和政策,加剧了教育乱向,从这个意义上说,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所以关于这个现象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有人说因为短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矛盾,因为人大附中,四中、八中就这么几个,大家都想上,所以供求关系越来越紧张,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我是觉得没有什么道理。因为什么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扪心自问,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五年以前,十年以前,十五年以前,五十年以前相比,到底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那么我们的学龄人口和五年以前,十年以前,五十年以前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结论非常明确,以北京市为例,学龄人口现在连80年代一半都不到,每年关闭好几所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情况下,为什么供求关系反而越来越紧张了呢?所以这个说法是经不起推销的。还是我刚才讲的,是那些人为的制度在推波助澜,在制造这种危机来加剧择校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