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给咱们学校,给母校抹了黑、丢了脸的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微博]却以卖肉闻名的陆步轩,4月11日接受北京大学邀请,回母校与学弟学妹分享人生经验时,脱口而出的这句话立即引来网络热议。
昨日,陆步轩来到广州,为师兄陈生开办的屠夫学校新一期学员作培训,并与陈生一起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从传统观念来讲,依然感到自卑,但事实上现在很坦然。”陆步轩一直认为卖猪肉是件很低档的事,但他骨子里仍然保持着传统知识分子所拥有的情怀,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对此,陈生也认为:“老陆说丢脸抹黑,他还是太传统了。他对自己的预期高。其实成不成功实际上是个价值判断标准问题,挪一下原点,人就在不同的象限了。”
谈母校演讲 会有自卑感但非自我贬低
陆步轩,1985年以陕西西安市长安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在当地计经委干过,但是没有编制工资不高。被迫下海后,搞过装修、开过小卖部,又接连失败,负债累累,后来在街头以卖肉为生。2003年,他的经历经媒体报道后,一度成为舆论焦点。
今年4月11日,陆步轩又站上母校北京大学的演讲台,但开口第一句话便是“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此话一出,便又引来一轮舆论风潮。
这是陆步轩的一时冲动,还是他的内心独白?
南方日报:这是你第一次回北大演讲吗?
陆步轩:是的。之前校长也叫过我几次,可是不好意思去,也忙不过来。不过也不是忙到完全没时间,主要是不好意思去。我一直觉得自己混得不好,觉得卖猪肉是件很低档的事。能回去演讲的都是在某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我对社会贡献不大。
南方日报:当天演讲前有做准备吗?
陆步轩:有,也写了稿子,理了理思路,但最后还是没按稿子念,是临场发挥。我觉得站在台上很惭愧,在此之前,我虽然从来没公开说过,但我一直这么认为。我当时就是这样一种心情,这是我的心里话。在被媒体挖出来之前,没有人知道我是北大毕业的,甚至索性跟别人说我是文盲。
南方日报:你的心里一直有所顾忌?
陆步轩:是的。从目前来看,北大毕业出来卖猪肉还是反传统。在传统意义上讲,“北大”和“卖肉”两个词的结合,反差很大,我给北大抹黑了,我也依然会有自卑感。但这不是自我贬低,而是受到社会看法的影响。相比10年前,我已经很坦然了。
谈卖猪肉生涯 所受教育决定我不卖问题肉
1999年,为养家糊口,陆步轩在妻子的建议下开始卖肉。2002年冬天,他创下一个档口零售十几头猪的“奇迹”。
但陆步轩并没把卖猪肉当做终生职业。2004年,他进入长安县档案馆,负责地方志材料编写,每年有近30万字的任务。
2008年,陆步轩与同为卖猪肉的北大师兄陈生相识。2009年,陈生开办屠夫学校并邀请陆步轩担任名誉校长,负责讲课和讲义的编写。
南方日报: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卖猪肉的?
陆步轩:1999年。当时也做过思想斗争,但被逼无奈,要养活老婆孩子。做其他生意没本钱,卖猪肉成本低,我家附近也确实没有卖猪肉的,有市场。不过当时我也是一窍不通,请了师傅来教。
南方日报:生意好吗?
陆步轩:刚开始两年亏了,倒不是因为卖猪肉,是在同一个档口被小偷偷了7次,连警察都觉得好笑,亏了好几万块。
南方日报:什么时候开始盈利的?
陆步轩:大概两年后。2001年因为拆迁换了个档口,位置也好了很多。特别是2002年冬天,我一个档口一天就能卖12—15头猪。但那时候利润薄,一头猪只能赚20多元。
陈生:我一个档口只能卖1.2头,相差大约10倍,但我是规模化经营。
南方日报:你的猪肉卖得这么好,与质量有关吗?
陆步轩:注水肉、病死猪肉我从来不卖。今天卖不完的,也不能放到明天再卖。这是我所受的教育决定的。
陈生:即使卖猪肉,他的知识分子情节也还在,不缺斤少两,不卖问题猪肉。
南方日报:现在能卖多少头猪?
陆步轩:现在的猪不同了,大概一天卖5头。不过现在铺子面积大了,有90多平方米。
陈生:这个铺子是他自己买的,也值100多万元吧。加上一头猪能赚150-200元,他现在一年收入也有几十万元了。
南方日报:想过扩店吗?
陆步轩:不会,扩店太累了。我对商业不排斥,但也不是很感兴趣。我现在的生活,平平淡淡,挺好。
南方日报:现在在县志办工作觉得怎么样?
陆步轩:很充实也很忙,一年有几十万字的任务。我现在研究的经济部分是最难的,也是最有成绩的。无论做什么我都努力去做。
南方日报:在《屠夫看世界》一书中,你说“虽然这么多年自己从事的职业与文化边儿也沾不上,但在骨子里,我恬不知耻,厚着脸皮,仍以文化人自居”。你怎么理解文化人?
陆步轩:要在某一方面懂得比一般人多,还要能够深入地研究下去。
谈北大标签 “北大”是光环也是沉重负担
20多年前,还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上大学的时代。那时候,高等学府往往也意味着能通向世俗的成功之路。
“北大”的标签也一直跟随着陆步轩和陈生,带来过光环也带来过负担。
南方日报:北大身份对你意味着什么?
陆步轩:我是从镇中学考进北大的,这所中学今年刚好建校70周年,但也只有我一个人考上了北大。那时,乡亲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了不得”。在很多人心目中,北大就是中国最高学府,我当时也挨个告诉认识的人,说“我成功了”。但这也是种沉重的负担,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就会被嘲笑。
南方日报:确实,很多时候,高等学府都意味着通向成功之路。那什么才是成功?
陈生:成功是追求某一种自由,并且能得到它。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成功,要看他是不是自己做出的人生选择,是不是在做自己的天性。
陆步轩:最大的成功就是不成功,不成功才能有自我。我不想改变,我要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再工作几年退休后,我就想多读读书,写写文章,做做公益。
陈生:他一年有几十万元收入,有空写写文章,喝喝小酒,过几年我也想过这样的生活。老陆说丢脸抹黑的话,他还是太传统了。他对自己的预期高,读书一直很厉害。但其实成不成功实际上是个价值判断标准问题,挪一下原点,人就在不同的象限了。
谈大学生就业 在实践中摸索对社会有贡献
虽然北大校友卖猪肉一事引来不少非议,但在2008年,陈生的壹号土猪连锁店招聘时却吸引了1300多名研究生前来应聘。据陈生透露,目前壹号土猪公司里做市场的人七成是大专或本科毕业。
南方日报:对即将毕业、面临找工作的同学,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陆步轩:考上大学只能说明学习好,证明不了其他。社会上的知识还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最重要的是对社会有意义,有贡献。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正派的人,通过自己努力在普通岗位上推进社会进步。
陈生:我想对在找工作的同学提三点建议:正确判断形势早走半步、思想超前行为谨慎、正确看待自己。
以我自己几十年的创业路来看,早走一步可能成为先烈,半步的话却可能成为先驱。如果大学生不知该如何选择职业,可以先就业再择业,但同时要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择机而动。最后,大学只是一个通行证,在社会中的长跑才是长期的角力,要保持不断的学习。(记者 彭文蕊 策划统筹 谭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