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儿子求职路跌跌撞撞 妈妈心情如坐过山车(3)

2013年05月24日08:43  中国宁波网    

  4月15日

  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今天,离儿子C公司面试的时间,已过去了5天。尽管希望不大,但我的内心还是有所期待的。

  不过,我和儿子已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

  4月13日晚,我又在网上帮儿子寻找求职目标,“本科,应届生,工作经验无,外销员岗位”,符合这些应聘条件的用人单位真是极少。

  突然,一家上市公司(D公司)招聘应届生的信息吸引了我,赶紧让儿子投了简历。

  4月16日

  好消息眼看要来了

  昨晚,儿子告诉妈妈:“C公司明天让我再去面试。上次已有3个人对我面试了,为什么还要面试呢?”

  我说:“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有更高一级的管理人员,要对你面试;另一种可能是,上次面试的3个人中,对你的看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需要再面试。”

  儿子说:“妈妈说得有理。我晚上还要好好准备。”上午,儿子再次去C公司面试。

  中午,儿子打来电话,欣喜地告诉我:“今天是公司的人事主管找我,只简单地作了交流。对方说,‘要去看一看是不是有合适的岗位,可以为你安排。’还问我,‘如果可以,什么时候能来上班?’”儿子说:“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认可了我这个人。因此,这次求职看上去已经八九不离十了。”我想,好消息终于要来了。

  4月20日

  结果却是个空欢喜

  20日下午,我从外地出差回家,满怀希望地想听到儿子被录用的好消息。但儿子却说:“这次又落空了。C公司说,已找到了更加合适的人。”

  我说:“他们不可能这么快就找到了更合适的人,最大的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工作经验,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放弃了。”

  我安慰儿子:“不是你不够努力,你的努力,妈妈看到了。我们再等那家上市公司的消息吧。”

  接着,母子俩又在网上开始寻找新的求职目标了。

  4月21日

  儿子不愿轻易服输

  今天上午,我的一位好朋友打来电话,再次询问:“你儿子还在自己硬撑着找工作吗?要不要大家一起来想办法?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我们可以悄悄地帮他一把!”

  此前,儿子坚持要自己找工作,不要父母亲友帮助。后来,我的一位同学开导他:“古语有云:‘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就是说,成功人士和普通人一样,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为己用。”在一连串的挫折之后,儿子的想法已经有所改变。

  但是,儿子还不愿轻易服输,想自己再努力一把。

  4月23日

  又一个好机会来了

  又来了一个好机会。昨日下午,儿子惊喜地接到了那家上市公司(D公司)的电话,让他第二天去总部面试。儿子又精心准备了一番,今天要去面试了。

  上午10点多,儿子给我回复:“总部认为,我的条件不错,做内贸会浪费英语特长,推荐我去一家子公司(E公司),他们正需要一名外贸人才。”

  4月26日

  再次期待儿子成功

  今天一早,儿子去E公司面试。

  晚上,儿子告诉我:“E公司对我的基本条件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他们最担心的是,‘你会不会没上几天班,就走人?’我再三保证,肯定不会随便走人的。他们说,还要再商量一下。”

  又来了一个希望,我也再次开始期待儿子能求职成功。

  4月28日

  喜悦溢满整个家庭

  今天快下班时,儿子那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E公司让我5月2日去上班!”

  “好样的,儿子!”我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甭说有多轻松。

  下班后,我满心喜悦地去了菜市场,买回儿子平时最爱吃的几个菜,亲自下厨犒劳儿子。

  儿子在家里快乐地哼起了歌曲,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通过电话,我们也把这份快乐传递给他的爷爷奶奶和外婆等亲人。

  喜悦溢满整个家庭。

  儿子先后参加了5场招聘会,投了N份简历,参加了5家公司累计6场面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到了工作,他这种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心态,让我很感动。

  5月2日

  儿子成为“上班族”

  今天一早,儿子早早地起来了,准备去上班。

  下午4点30分,儿子下班。回家后,他自己做饭吃。

  上班的第一天,儿子很兴奋。他说,师傅在尽力地教他。

  “妈妈,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客户,通过邮箱,已经跟客户联系上了。”儿子兴奋地说。

  儿子从此,开始了“上班族”的生活。

  后记

  儿子上班已近一个月。他天天踏着闹钟的铃声起床,精神饱满地去上班。虽然还不知道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薪水有多少,但他已在计划着用这份薪水向亲人们“意思意思”。

  今年,我国各类高校将有699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二三十万名“海归”也将和国内的毕业生一起加入到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人的求职之路想必不会很顺利,需要有屡败屡战、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断地给自己的人生加油!

  祝福像我的儿子一样即将开始寻找工作的孩子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满意的工作。

  如今,“海归”找工作越来越难。在此也提醒广大家长[微博],在对待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微博]这一问题上,要更加慎重。

  记者毛信意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