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长观点:孩子你的眼睛别再躲避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 13:58   中国教育报

  家长观点:孩子你的眼睛别再躲避我

  当北医六院的医生告诉我儿子有轻度自闭症时,我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以前虽然怀疑过,但医生的结论还是让它成了确凿的事实,我必须接受!

  儿子已经3岁了,平时很安静,总是一个人关上门摆弄玩具汽车,很专注的样子。他不像一般孩子那样喜欢看动画片,甚至不让大人看电视。令我们烦恼的是,他从不和我们进行语言的沟通,却喜欢自言自语。他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耍,甚至连我上下班回家时都很冷淡。

  尽管有数据说中国有65万自闭症患者,我仍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是其中的一员,难道他将一生与世人隔绝,甚至连生活都难以独立?我和他爸爸一想起这些,就免不了唉声叹气,但儿子能依靠的只有我们,我们是他的整个世界。

  我准备马上辞职带儿子治病,但领导很好,答应先给我假。把工作彻底放下之后,我像陀螺一样转起来。首先是对自闭症的了解:自闭症又叫孤独症,主要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以及行为兴趣和活动方面的刻板和重复性。难怪儿子上谁家都只找电扇和抽油烟机。我知道3岁至6岁是治疗的最好时期,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催促自己:赶快,赶快!时间不等人!我决定好好安排时间,白天考察专业的治疗机构,晚上逗孩子说话。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是沟通障碍,那么尽量沟通该是对症下药的方法吧。

  首先是选择治疗机构。当时正是6月,我怕孩子热着,就一个人带瓶水到处跑。记得有一天跑了望京的小海龟和天通苑的刘氏,再加上知春路的现代艺术幼儿园,光路上就花了六七个小时,但情况都不太理想:这些所谓的专业机构都不能对孩子的问题作出科学的测定。如果对孩子的病情没有科学的了解,怎么对症下药呢?虽然这些机构都声称会针对个人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但实际上对所有孩子的治疗都大同小异。据我观察,声称专业治疗自闭症的机构收治的很多孩子并不是自闭症患者,他们最为自豪的是让孩子有了语言,但我儿子一岁多就能说话了。我考察了一二十家机构,最终下决心选了一家,可孩子的爸爸看了以后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儿子去,他说没有窗户的房间能对儿子有什么好处呢?我想想也是,黑暗的房间,和比他更为病态的孩子在一起,人人都封闭在自己寂静的世界里,能有什么好处呢?

  我决定放弃对专业机构的盲目信赖,另寻他法。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阅读专业书籍以寻找科学可用的方法,出于对国内研究现状的失望,我在收集资料了解病理方面首选国外的著作,其中《面对孤独症》和《贴错标签的孩子》两本书对我帮助最大。前者通过一个母亲的相似经历给了我感动和勇气,让我知道自己能够、也应该坚持下去,而后者详述了自闭症的成因,还以神经学习的科学结论给了我无比信心:儿童的神经系统具有巨大的可塑性,通过精密地控制大脑接收的信号(教学、治疗或游戏),大脑功能可以改善,原有的神经堵塞(致病原因)可以通过发展新的学习通路而得以弥补。如此看来,自闭症并非不可救药!

  我按照书上教的方法自己实践:捧着儿子的脸,让他看着我说话,训练沟通和对视;让他反复练习传话,比如“妈妈叫爸爸去吃饭”之类;和他一起玩拔萝卜的游戏,让他不得不目光追随着萝卜使劲爬……同时,在同事的热心介绍下,我选定了协和医院的一个附属机构进行感统训练。他们进行了11年的感统训练,训练师经验丰富,能哄着孩子开开心心地做完所有的训练项目。一个疗程下来,儿子在运动和语言两个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